爱考网 - 中考 - 各省中考 - 辽宁中考 - 辽宁中考 - 正文

2019辽宁中考朝鲜族汉语考试说明大纲(征求意见稿)

来源:爱考网 [2018-9-27]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辽宁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朝鲜族汉语学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17〕55号)、《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稿)》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省朝鲜族学校初中汉语学科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命题以《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实施意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参照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朝鲜族学校汉语教科书(7—9年级)(延边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教材)的内容。
二.命题原则
    1. 汉语是一门基础学科。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命题要充分体现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本着重视基础,联系实际,注重探究,促进发展的原则,注重考查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2.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的汉语学业水平。
3.汉语试题要体现汉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4.命题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6.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杜绝偏题、怪题、错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7.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7:2:1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知识与运用
1.掌握汉语拼音,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掌握字义, 书写汉字笔画清楚, 不写错别字。            
2.理解和运用词语。熟练掌握学过的词语,能理解词义,会正确使用量词。词汇的运用是重点,应能在阅读、写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3.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类型、单句的基本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掌握汉语基本句式,掌握常用关联词语的用法,初步了解复句。
4.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能修改常见的病句。  
5.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6.能够识别和运用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7.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多个语言单位进行正确的排序组合。
8.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交流,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阅读
诵读积累
能背诵默写课文中学过的部分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思。(详见附录)
阅读理解
1. 具备独立阅读能力,能阅难度相当于课文的课外读物,能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进行阅读,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养成默读习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2. 阅读文章,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段落和语句。
(1)记叙文阅读
①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明确记叙文的顺序和人称。
②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③了解和掌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
④能整体感知所阅读的内容,归纳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⑤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段落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说明文阅读
①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②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正确概括要点。
③掌握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
④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议论文阅读
①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②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主张和看法,把握论点。
③掌握议论文三要素,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
写作
熟悉记叙文、常用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写作方法,能写不少于400字的文章,并能达到以下要求。
1.切合题意,符合问题要求。2.思想健康,中心明确。3.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4.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书面作答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50分,共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知识与运用(51分),题型为选择题。
第二部分为阅读(99分)。
1.诵读积累(9分) ,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2.阅读理解(30分)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第三部分为写作(60分)。


附录:
古典诗词、文言文重点篇目
七年级上册
《敕勒歌》—北朝民歌;《游子吟》—孟郊;《山行》—杜牧
《乐游原》一李商隐;《泊船瓜洲》—王安石;《论语》四则
七年级下册
《登鹳雀楼》—王之涣;《悯农》—李绅;《劝学》—颜真卿;《村居》—高鼎;
《论语》五则;《为  学》—彭端淑
八年级上册
《己亥杂诗》—龚自珍;《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江南春》—杜牧;《论语》五则;《两小儿辩日》—《列子》
八年级下册
《长歌行》—汉乐府;《天净沙·秋思》(其一)—马致远;《虞美人》—李煜;
《游山西村》—陆游;《望岳》杜甫;《使至塞上》王维;《论语》六则;
 《卖油翁》—欧阳修
九年级全册
《使至塞上》—王维;《沁园春雪》—毛泽东;《独坐敬亭山》一李白;《题临安邸》—林升;《感遇》—张九龄;《无题》—李商隐;《饮酒(其五)》—陶渊明;
《水调歌头》—苏  轼;《爱莲说》—周敦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五.题型示例
【例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蠢笨(chǔn)     伫立(zhù)     谄媚(xiàn)     沧桑(cāng)  
B、赔尝(cháng)    侍候(chì)     玛瑙(nǎo)      发窘(jiǒng)   
C、悄声(qiǎo)     譬如(bì)      撇开(piē)      芥帝(dì)
D、衔接(xián)     瞥见(piē)   憎恶(zēng)     寻觅(m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标3000个常用汉字字音、字形掌握情况
【例题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屑置辩(值得)       斩钉截铁(砍断)     驰名中外(传播)
B、得天独厚(优越)       开卷有益(试卷)     无与伦比(同类)
C、坚定不移(改变)       化为乌有(虚幻)     争相斗妍(美丽)
D、不可名状(说出)       不得而知(能够)     幸灾乐祸(高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标3000个常用汉字字义掌握情况
【例题3】
下列各组中“按要求填空”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朱”是独体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丿)部,再查(5)画,读音是(zhū)。可以表示(姓氏),如:姓朱。还可以表示(颜色),如:朱红色。
B、“脆”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C ),读音是(cuì),共( 10 )笔,第9笔是(⺋)。可以组成词语(清脆)、(干脆)。
C、如果你不认识“律”字,应采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彳)部,再查(聿)。其在词语“法律”中的意思是(规则)。
D、“缀”字是(左右)结构,第4笔是(フ)。其在词语“点缀”中的意思是(装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标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书写汉字规范的习惯和能力。
【例题4】
下列词语中不完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
A、恍若—恍惚     名堂—名声     作践—糟蹋     索性—干脆
B、歧视—鄙视     固执—顽固     景致—风景     忧郁—忧愁
C、坦率—直率     理会—理睬     益发—更加     惋惜—可惜
D、谄媚—阿谀     衰败—衰落     即刻—立刻     迷惑—疑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标要求的6000条左右常用词语的正确理解情况
【例题5】
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后代     衣着体面       言辞恳切      永恒的主题
B、前后贯通     大声附和       文章稚拙      殷勤地点头
C、修正错误     原则平凡       音信渺茫      包涵的内容
D、沐浴春风     歌声清脆       博大精深      感情的纽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标要求的6000条左右常用词语的正确运用情况
【例题6】
A、京京有点发窘。也许,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吗?
 发窘:感到为难,表现出窘态。
B、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C、她几回欲死,但想到一定要把丈夫的骨血养大,便苟活下来。
 苟活: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地活着。
D、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
 荒芜: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例题7】
下列量词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幢房子     一口唾沫     一只烟嘴     一则报道
B、一根鱼刺     一眼喷泉     一幕歌剧     一项议案
C、一声呐喊     一把铲子     一方水池     一颗青草
D、一抔黄土     一块草坪     一潭小溪     一幅画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量词情况
【例题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李太白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举世传诵的浪漫主义诗篇。
C.他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头上已经满头白发了。
D.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语的语言规律的掌握情况,对常见病句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例题9】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永远忘不了温柔,慈祥,充满爱心的老师。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D.“这个问题,”李宁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把握其用途和作用。
【例题10】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他的为人。
B、他寻到的不是使自己养尊处优的宝,就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
C、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
D、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承受得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关联词语用法的理解和运用,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
【例题11】
句子类型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陈述句)
B.那么,这头大象的化石骨架是怎么形成的呢? (疑问句)
C.请不要践踏草坪!(祈使句)
D.你们几个休息一会儿吧!(感叹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语基本句式的辨析和掌握情况。
【例题12】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反问)
B.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
C.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D.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出了几颗粮食。(夸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题13】
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的能力,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例题14】
将下列语句连成语意贯通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香,绍兴黄酒有诱人的馥郁芳香。
②味,绍兴黄酒的味更是由酸、甜、苦、辛、鲜、涩6种味组成,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绍兴酒的酒体。
③人的魅力在于人格,正如酒的魅力在于酒格,独特的色、香、味就是绍兴黄酒的酒格所在。
④凡是名酒,都重芳香,绍兴酒所独具的馥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
⑤色,绍兴黄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纯洁可爱,使人赏心悦目。
A.④③⑤①②      B.③④⑤①②     C.④⑤①②③    D.③⑤①④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多个语言单位进行正确的排序组合的能力。
【例题15】
下列关于古诗鉴赏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出自张九龄的《感遇》。诗人以春兰和秋桂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抒写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C.《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江南风景画卷。
D.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描绘了一幅意境苍茫的边塞风光图。
答案:B
解析:古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鉴赏古文也是少数民族考生的薄弱之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初中汉语(7~9年级)规定背诵、默写的名篇名句的理解、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例题16】
 诵读积累填空。
(1)曰:“见贤思齐焉,                    。”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要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⑵“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难舍难分的情意。
⑶“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这几句表达了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的美好愿望。
答案:⑴见不贤而内省也    ⑵劝君更尽一杯酒  《送元二使安西》  ⑶有阴晴圆缺   千里共婵娟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初中古诗、文言文及《论语》规定背诵篇目的默写、理解能力。
【例题17】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①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②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门。
③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④老人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⑤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⑥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级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⑦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晕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人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聘来的。
⑧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⑨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人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选自《现代文100篇》,有改动)
1. 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标题新颖、独特,以不合情理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
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全文的高度浓缩,此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意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1)③段画线句交代了什么内容?
(2)作者插入这个情节有何用意?
答案:⑴交代男孩的身世。⑵一方面是情节发展的必需,同时也说明孩子是为了报恩才不惜一切要挽救叔叔,与文章的主旨“爱可以传递”相吻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作用的能力。
3. 第⑤段加点词“兴冲冲”“开心”表现了男孩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案:高兴、兴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品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文章结尾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突出了真正创造奇迹的就是人们的爱心。
解析:考查考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及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
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③段的“第二十九家”说明了男孩的执着。
B.第④段首句“老人眼圈也湿润了”照应上文男孩的流泪,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C.帕特鲁普病愈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感谢老人,足见其善良。
D.文中第⑥段作者极力描写医疗组的了不得、医疗技术的先进是为了突出老人是个亿万富翁。
答案:D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理感知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例题1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喝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4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3):切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二类卷(52~45):切合题意、内容较充实、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
三类卷(44~36):基本合题意、内容较单薄、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感情较真实、思想健康;
四类卷(35以下): 偏离题意、内容不当、中心欠明确、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感情虚假、思想不健康;
发展等级(20分):见解新颖,材料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生动,句式灵活;意境深远,文句有意蕴;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通过现象深入本质;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材料丰富,形象丰满;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以上九个评分点,不求面面俱到,根据亮点大小、精彩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基于汉语基础的综合写作能力。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爱考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