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春季入学起,西安市教育局在西安城四区中启动“大学区”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昨日,西安市教育局基础一处处长田征就市民关心的教师资源均衡、“大学区”后招生、考核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大学区”后怎么招生
“大学区”并不触动现有的学区划分
记者:有很多家长关心“大学区”实施后,学生能否在这个范围挑选最优质的学校?
田征:“大学区”只是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并不触动现有的学区划分,各成员学校招生仍然独立进行,招收的学生不会在大学区内统一分配。
“大学区”后如何收费按物价部门审批范围收费
记者:很多家长想知道“大学区”后会改变现在的收费吗?
田征:“大学区”制度属于教育管理内涵层面上的改革,目前大学区内的公办或民办学校,均按现有物价部门审核的范围收费。
如何保障“大学区”实施考评细则目前正在制定中
记者:家长关心怎样考评才能保障“大学区”后教育资源均衡呢?
田征:为保障“大学区”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门对“学区长”、“副学区长”将实行双重考核,对“大学区”及学区长学校的考核,以发展增量为核心指标。成员学校的考核细则和指标体系,参照学区长学校考核体系确定,由学区长学校实施。目前,考评细则还在制定细化之中。
教师资源如何均衡
政策设计会让付出教师有回报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好学校是否愿意将“教学能手”交流到其他单位?“教学能手”是否心甘情愿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老师共享?
田征:“大学区管理制”已经明确,要求学区长学校,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以及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带动成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同时,为了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优质学校教学能手担心“手中宝”被他人无偿共享的顾虑,教育局制定了相关政策,目的就是要让有付出的教师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比如,在评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时,均要求参选者有支教的经历,教师的考核评优、职称晋升等也要参考在大学区交流的情况。同时,该局针对“大学区”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政策对到普通学校交流的教师给予相应工作补助。通过激励评价办法,激励“大学区”内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