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在于起点,而在于拐点。在从笔试到面试之间的备考时间,特别是最后一天是一个重要的拐弯,理清答题思路、提升表达能力,调节面试心态是面试成功的至高点。而近期,很多考生在担心考官“反模板”,咨询怎么应对“反模板”现象,大连华图陈老师帮大家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反模板主要体现在题目设置和语言表达上,具体如下:
一、命题规律体现“反模板”
近两年,从各个省份的省考、国考、事业单位面试题目设置来看,综合分析、组织管理、应急应变、人际沟通等模块都出现了“反模板”。
(一)自我认知与岗位匹配
该典型包括自我认知和岗位匹配两部分,传统的提问方式是“请做个自我介绍”、“请谈谈你报考岗位的动机”、“如果考上了,打算如何开展工作”。近些年,该部分题目提问方式也有所变化,如:
1、自我认知:你喜欢的一本书、你积极主动发挥作用的一件事、你的座右铭
2、报考动机:所报单位工作繁琐或基层偏僻,与你预期有差距,你会怎么想
3、职业规划: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你能为我们单位带来什么好处?
建议:该部分的题目只要准备好了,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大家要把报考岗位的优缺点、报考动机及职业规划(一年、五年计划)写成稿子,记熟了,答题过程中,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写稿子记得要做到与报考单位、岗位匹配。
(一)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题目典型提问方式是“你怎么看”,社会现象类题目我们建议学员先分析积极消极还是中立,积极的分析意义,消极方面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而现在,提问方式出现变化,着重要求回答其中的某些点。
1、原因对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所致?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询问原因: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兵,说说理由?
3、明确对策:顺风车顺利进行有什么合理建议和对策?、请问,如何才能让这些措施得以保障?
建议:如果问原因对策,则不需要回答意义;问原因,则按原因分别列点阐述,根据具体情况回答一两点对策;问对策,则原因提一两点,较大篇幅在于对策,对策要列点,建议答到四个点。
(二)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典型提问方式为“你要如何组织”,很多老师会建议学员从事前、事中、事后,或准备组织、协调控制、总结提升。但近些年,命题趋势发生变化,更倾向于只回答准备组织工作安排或回答注意事项。
1、前期准备工作:请问你如何做好“读书月”活动的前期筹备工作
2、确保有效性:如果让你调查考核他们的信息真伪如何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自行设置活动主题:现在领导要求你组织一次关爱老年人的活动,请你自行设定三到四个主题,并对其中一个做出具体的实施策划。
4、活动出现问题:有人不愿捐款,领导让你负责开展捐款工作,你如何开展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