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l~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在康熙帝中年时期有一位显赫的重臣索额图,人称“索相”,他的官职可能是( )。
A.内阁大学士
B.宰相
C.参知政事
D.军机大臣
8.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这个女王是( )。
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B.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C.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
D.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4.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行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
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5.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 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7.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①世界银行 ②关贸总协定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雅典的民主政治说道:“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 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
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雅典公民享有人民主权
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9.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生了三次里程碑式的思想解放潮流。下列不属于新时期里程碑式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五四运动
B.“南方谈话”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11.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2.1864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密查:“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写立笔据,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人册,领取船牌行驶,从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
B.外国资本主义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C.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民族工业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下图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这种气候图与其他气候图相比较,更能反映与农林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7月的月均温约为( )。
A.100C
B.150C
C.200C
D.250C
14.该地最可能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明计划考察我国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lO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l5~16.题。
15.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16.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8.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19~20题。
19.图l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20.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图3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4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
图。读图回答21~23题。
2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a
B.b
C.c
D.d
22.若图4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a
B.b
C.c
D.d
23.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24.一些新加入政法干警队伍的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进而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25.“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是手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两句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 )。
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观点
B.部分不能离开整体的观点
C.部分反作用于整体的观点
D.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总和的观点
2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7.1978年安徽小岗村l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 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
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
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劳动价值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9.通货紧缩的迹象是( )。
A.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30.“彩铃”是一项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信、呼叫转移等增值业务对原有语音业务的替代 性缺陷的一种较为时尚、个性化的应用业务。有人认为,随着国内移动增值服务市场的逐步深入.“彩铃”业务正悄悄地走向“盈利时代”。“彩铃”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要求制定自己的回铃音.受到了追求新奇、时尚及个性化移动通信用户的青睐。由此可见“彩铃”( )。
A.是科学技术提高的标志。是个性化服务的体现
B.有价值,因为彩铃的开发商在增设彩铃业务时耗费了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有交换价值.但它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因为它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31.温家宝曾多次引用一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充分说明最能了解 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下列关于人民群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内容都是一样的
3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居住
C.各民族居住
D.各少数民族聚居
33.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 )。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34.《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 )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A.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
B.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日常出行
C.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D.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科学发展
35.2012年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的农村工作要在( )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A.超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B.努力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C.提高整体生活水平
D.收入倍增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6~41小题,共80分)
36.试论元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13分)
37.简述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后果。(13分)
38.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某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
(1)2012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 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
(3)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影响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39.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 ;B区域 。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
①资金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40.“世界给我l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l6天, 北京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 华文化内涵。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13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进步,更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反而出现了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严重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一方面.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也就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1)分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6分)
(2)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这些证据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A、B、C 三项可以看做是D项的表现。
2.【答案】A。解析:宰相已在明朝废除,康熙时军机处尚未设立,参知政事是宋代时设置,清继承明的内阁制度.因此A正确。
3.【答案】C。解析:哥伦布远航是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故选C。
4.【答案】D。解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实际上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其中一点就是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更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这说明了当时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材料直接说明收音机的使用使政治文盲的人数大大减少,领导人不可能采取和以前一样的专制统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6.【答案】B。解析:A、D两项与题意时间不符。l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极大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史实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是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④为区域经济集团,与题意不符。
8.【答案】B。解析:本题以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为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雅典的民主实质上是奴隶制下的民主,因此雅典不是公有制国家,其社会中并不是人人平等的,只有自由人的公民享有民主,而非公民无民主。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反映了人民主权,未体现轮番而治,故选B。
9.【答案】A。解析:注意搞清楚“新时期”这个概念,它指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这段时期.五四运动显然不是这个时期。
10.【答案】D。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是在中美建交(1979年)前,中日正式建交(1972年)是在改革开放前。B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D。
11.【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苟子的主张;C项是董仲舒的主张,他们体现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12.【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中国内地商人依靠洋人,明显躲避的是国内的反动势力.C项较为恰当。
13.【答案】B。解析:在图中找到与7月有关的不同时间的等温线值,相加后得到平均值为15度多.再根据0点后一段时间低于l0度进行权衡,约l5度。
14.【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时、月气温值来看,最低温在4℃以上,一天最高温时的月均温在20℃左右,说明当地气温不冷也没有高温现象;再结合选项中的气候特征。只有D最符合。
15.【答案】A。解析:8-10月为我国夏季,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只有A项符合这一气候条件。
16.【答案】B。解析:由①中有熊猫可知为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中有羚羊,还有积雪覆盖可知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③中草原上蒙古包可知为内蒙古大草原,④中全是沙土可知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17.【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供水系统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a为污水处理。
18.【答案】A。解析:区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即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19.【答案】B。解析:图l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说明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
20.【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可判断顺序为①②③④。
21.【答案】C。解析:根据欧洲的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可知,a为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b为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为乳畜业,d为林业。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22.【答案】B。解析:q表示大量谷物供应到市场,可见当地的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应该是位于欧洲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
23.【答案】C。解析:由图看出,m、n两地相比,m地的纬度更低,鲜果上市早。
24.【答案】A。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把握。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依赖于部分,只有深入认识部分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部分依赖整体。只有从整体中才能真正认识部分。故正确答案为B。
26.【答案】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论;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片面地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题干中的这种观点认为“心”的诚与不诚能决定事情的成败,从认识论上来说,就是主张精神决定一切、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并且意识和物质是一样的东西是B项庸俗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C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7.【答案】B。解析:②观点错在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④观点认识到了致富道路的特殊性,看到了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误的。
28.【答案】B。解析:劳动价值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和发展,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实行革命性变革的显著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形成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29.【答案】C。解析: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发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
30.【答案】D。解析:“彩铃”之所以受到部分用户的青睐,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自身喜好的需求,即具有使用价值,D项正确。
31.【答案】D。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32.【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念的考查,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
33.【答案】D。解析:正确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公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没有绝对的权利,也没有绝对的义务。
34.【答案】A。解析:《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指出,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故本题答案选A。
35.【答案】D。解析: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营造有利环境条件,不断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故本题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36.【参考答案】
原因: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着强大的军事武装。③正确地运用了战略战术(攻金之前先灭西夏,以免受西夏牵制,然后联合南宋灭金;灭南宋前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最后使南宋陷于两面夹击的境地)。④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
意义:①元朝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骨多年长期统一的局面。②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④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37.【参考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欧洲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了,并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各地区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2)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的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及尼德兰所代替。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新的信贷金融机构以及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相继出现。其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特别是从美洲掠夺和开采的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引起了金银贬值,物价相应上涨,出现了价格的“革命”。“价格革命”对西欧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阶级的地位产生了很深影响。城乡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了,农村贫农和城市平民日趋贫困和破产,他们在经济上日益受制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一面利用城乡民的廉价劳动力,一面又按不断上升的价格出售商品,获得暴利;在经营方法上与资产阶级相近的贵族和上层富裕农民也因此加强了经济力量: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却处境不利,他们入不敷出,财富和地位都逐渐不能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争雄竞胜。“价格革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38.【参考答案】
(1)巴黎马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意大利 西班牙 较小
(4)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发达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
(5)控制巴黎的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拓展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积极发展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延长产业链,合理布局产业。
39.【参考答案】
(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