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安徽高考 >> 文章正文
 
如何看2009年安徽高考新方案
整理自:中国教育报 2009-1-3 10:04:22

安徽省是全国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该省2009年高考将改革原来单一的高考统考模式为高考统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评价体系——

  2009年,安徽省将迎来首届新课程高中毕业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如何改革?安徽省近日公布了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

  记者日前就安徽省高考方案的出台背景、新方案的内容以及学生、家长的认识和反响等问题,采访了安徽省教育厅与承担本方案研制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人。

  方案的研制背景及理论依据

  记者:安徽省是全国第三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省份之一。第一批广东、海南、宁夏与山东4个省区与第二批江苏省新课程高考方案已经正式实施,第三批浙江、福建、辽宁等省2009年高考新方案也已经相继出台。请谈一谈安徽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的研制背景及理论依据。

  金燕(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次高考改革的直接动因。自从2006年秋季开始,安徽省高一新生全面进入新课程。近两年来,新课程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也看到,如果继续采用原来的高考方案,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就无法呈现。如果不把学生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与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新方案,高中新课程的推进就会障碍重重,甚至会导致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退潮与应试教育的回潮。在此背景下,我们根据高考改革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方针,一方面聘请省外教育专家学者座谈研讨,另一方面充分发动省内各界人士,对广泛征集的多套高考方案进行研讨、比较和选择。

  记者: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徽省2009年高考模式和改革思路是什么?

  金燕:正因为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方案制订者必须站在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安徽省2009年高考模式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体现的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高考改革思路。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的高考方案,必须体现出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与方式的改革。安徽省2009年高考方案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增加了高二年级结束时的学业水平测试与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起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同时为高校招生时增加了录取依据。

  改革新举措体现在四个方面

  记者:安徽省2009年高考方案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能否作一些详细的介绍?

  金燕:一是将改革原来单一的高考统考模式为高考统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评价体系。

  原来单一的高考统考模式“唯分录取”,导致应试教育蔓延。我们希望建立起以统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二本及以上高校的准入门槛,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录取参照多元化高校招生录取模式。方案规定,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每科目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被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二批次以上院校录取;2008届及以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其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参考原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在同等条件下,在已投档的考生中,高等学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层次高的考生。

  二是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

  安徽省2009年高考方案明确了学校在招生章程中,可提出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有面试要求的高校,招生章程中明确考核范围和规则等。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等学校,可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学校测试成绩;高等职业院校经批准自主招生,可试行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主要依据的录取模式,也可将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学校组织的测试成绩相结合作为录取依据。

  三是初步建立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与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切实可行地运用其结果。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实施全科测试,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设语文、数学、外语、人文与社会基础、科学基础和技术素养等6个科目,涵盖了高中阶段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共11个学科。之所以全科测试,就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防止某些学校过早文理分科,从而导致文科生不上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理科生不上政治、历史、地理课程的现象。同时,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缩减考试时间,我们仿照高考文、理科综合的模式,采用适度归并的方式,将人文与社会基础(含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基础(含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素养(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合并为三大科目测试。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大力推进。安徽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四是出于高考改革平稳过渡的考虑,并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安徽省2009年高考统考的选修课程部分暂时定为指定必考,为条件成熟时的选修、选考积极准备。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9年开始安徽省试行全部学科自主命题。

  安徽省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统考科目考查该科目必修与选修Ⅰ的内容,其中选修课程的总分值原则上不低于10%,均设为必做题。我们计划在选修指定考试的基础上,逐步走向选修、选考。方案规定,从2010年开始,选修内容将被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的范围。

  专家论证会听取各方意见

  记者:请问新方案正式公布前是否听取和吸纳了广大高中一线校长、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阚智(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安徽省教科院在接到省教育厅研制高考方案的任务后,立即成立相关项目组,经多次研讨和论证,拿出了多套高考方案供修订样本,根据“社会明白、学生放心、学校可操作”的设计原则要求,把征求意见稿发到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省的普通高级中学,征询各地教研部门、校长与一线教师的意见。

  缪富国(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今年2月19日至20日,安徽省教育厅组织召开了高考方案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中既有大学专家学者、省人大代表,又有高中校长、市教研室主任、中学一线特级教师等,专家的学科背景覆盖了高考所有学科。与会专家结合各地反馈意见和建议的梳理情况,以及课题组结合反馈意见和建议的再次推敲修改情况,对《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论证,并向省教育厅提供了书面论证意见,一致认为该方案可以实行。

  除了征询专家的意见外,还于今年3月4日召开了在全国尚属首例的高考方案听证会。18名听证会代表在公证处的现场监督下抽签产生。各方听证代表就高考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公开听证,高考方案获得了各方代表的充分肯定。

  如何看2009年高考新方案

  记者:有考生问,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在高考录取时,会起多大作用?对考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郑大明(安徽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这是安徽省广大高中师生与学生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考虑到安徽省历届生众多的省情,且2009年高考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安徽省方案规定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新生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必须全部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

  至于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对考生录取时的作用,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两名考生同时报考了同一高校,他们的高考统考总分相同,且由于高校招生名额限制,两者只能录取一人。这时就要看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与综合素质评价等级,A等级(历届生毕业会考为优秀级别)多的考生优先录取。

  另外,新方案规定,高等学校可在招生章程中提出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要求,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所以,我们不排除重点高校提高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要求的可能性,假如某重点大学要求填报该校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全部为A也是可能的。

  记者:有家长担心,假如一名考生2008年首次参加高考,他不能被录取,再参加2009年高考,新方案实施后,该考生又没有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那该怎么办?

  郑大明:2009年安徽高考新方案在设计与专家论证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新方案规定,2008届及以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参照原会考成绩,社会考生仍参照原有录取办法,过渡期为3年,鼓励社会考生在过渡期内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所以,新方案力争在保障全体考生权益的前提下,实现平稳过渡。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8年中国高校代表性富豪校友名单
    ·2008年中国富豪就读高校地区分布情况
    ·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1999-2008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排名名单
    ·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名单及地域分布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简介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省市分布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81-100名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61-80名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41-60名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21-40名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20名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上海市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天津市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北京地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福建地
    ·甘肃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陕西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云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贵州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四川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重庆市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海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西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东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河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山东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江西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福建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安徽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江苏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上海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黑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吉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辽宁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内蒙古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山西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河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天津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北京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2008年王氏优秀特困生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杜玉如师范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雷大贞医学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名单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2009年高考保送生高校名单
    ·2009年高考自主招生高校名单
    ·香港澳门高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独立学院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本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军事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专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地中高考招生办网站
    ·青海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湖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浙江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云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辽宁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陕西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吉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福建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山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江苏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河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重庆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天津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医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