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北京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北京高考大纲历史试卷结构考点解读

来源:2exam.com 2013-4-3 15:10:17

2013高考已进入最后阶段的冲刺,高考历史辅导老师对2013高考历便是命题趋势及重点进行了预测,希望能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关也老师首先以稳、定、难、变、新五个关键字概括介绍了2013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其次,详细解读上述关键字,并在其中穿插介绍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和真题剖析。
  一、2013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核心考点解读
  (一)稳: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1. 试卷结构:
  北京的高考历史试卷是标准化的命题结构基本已经固定。选择题12个每题4分共48分,非选择题6问共52分,一般会在37题的第4问设置表格分析题,不出意外的话2013年的试卷依然将会保持这个结构。
  选择题:12-23
  非选择题:37(历史学科内综合题,以一个词或者概念为主题,从四个角度展开设问,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相关知识). (1)、(2)、(3)、(4)
  39、40(跨学科综合题,某个设问针对历史)
  注意:37.(4)自2010年开始设置表格分析题,并慢慢开始考察信息分类。
  比如:2010年37.(4)根据“张一元”企业发展历史阶段分析当时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2011年则为围绕爱国提炼主题,从表格中挑选符合主题的词语并加以阐述;2012年则考到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并补充关键词加以论述。从以上这些题可以看出它慢慢开始考查信息分类和提取的能力,这是北京地区非常有特点的一种出题方式。
  2. 试卷范围:80% 考点为主干内容
  主干:将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按照某种逻辑串联起来,前后贯通,自成体系,能够反映历史学科的规律和趋势。例如:
  主干知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重农抑商政策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儒学地位的不断提高
  近现代中国: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国共合作与对峙
  新中国的建设与成就
  近现代的世界:西方代议制的确立及完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

(二)定:时序性(强调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精准定位)

近三年的试卷中12道选择题中有5道题是考察时间与事件的对应关系,而将这个对应关系转化成高考题目的话,主要有以下三种命题角度。
  1. 时间排序:纯粹时间排序
  比如:2011年北京高考历史23题,要求将四部重要历史文献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2012年高考第22题就考察的是法国大革命中历史事件的排序。
  2. 时事对应:时间和事件的相互对应关系
  例如:2010年考了与元代《富春山居图》同时间的作品,2011年通过分析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判断三大改造开始和完成时间,2012年考了判断哪个选项中中外名著是创作于同一世纪的。
  3. 主干因果:主干线索中事件的前后因果联系
  比如:2010年西城二模中一个材料分析题考到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阐述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2011年海淀一模考到从社会经济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说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不同特点;2012年东城二模考了这样一个题目,根据近代中国棉花及纺织品产销状况表分析中国经济特点。如果能够搭建主干框架,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的话,就不难回答这些问题。
  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历史高考对于时间是非常执着的在关注。

(三)难:解题的本质是反命题

北京历史高考单纯考查知识的重复和再现分值不超过一半,更多是考查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这就使得题目的难度被凸显出来。
  1. 陌生化:材料解析,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陌生化的来源在于材料解析题的大量使用。考生在50分钟内不但要阅读2300字左右的材料并且要答题500字,而这些材料全在教材之外,使得题目陌生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题目的难度。
  比如2012年考了通过史料中文言断句考查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 反命题:定位时间寻找主干
  材料解析题是借用一段陌生的材料来考察学过的熟悉的知识,难点在于找到二者的对应关系。而解题的关键在于反命题:定位材料中历史现象的时间,寻找对应的主干知识。
  比如:2010年海淀一模中考到,通过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中国获奖情况的材料,考查民资春天的特点;2012年高考通过近代通州经济的兴起考查民资春天的知识。
  注意:材料解析大题的答案存在于两处:一是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总结得出,二是主干知识
  3. 创新力:多层赋分标准
  考查逻辑能力和历史论述能力,趋向于思维层次的考查。
  比如:2010年表格分析题答题要求中提到—言之有理;2011年则要求立意明确,逻辑清晰合理,2012高考要求立意明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以上这些题考查的都是历史逻辑能力和论述能力。而在2012年的西城一模中考到根据所学评价进化论,并给出按思维层次评分的标准,旨在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四)变:考点增删和教材选择

1. 新增考点
  由于课改后新课标教材的使用,使得考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40多个新增考点。
  主要有:中国古代史:宗法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宋代理学三教合一
  世界史:古希腊、古罗马
  比如:2010年北京高考中14题考到了元代王祯的《农书》,20题考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2011考到苏格拉底;2012年则考到了罗马法。考生可以通过对比09年和10年考试说明做对比找出新增考点。
  2. 取消选二:选修二《近代社会民主思想和实践》不纳入考试范围
  对于高考题目的影响在于,选修二的内容可能会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然后结合所学作答。
  自己课本为主,另套课本为辅,熟悉教材
  

(五)新:热点

高考真题与当年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的紧密结合
  例如:2010年高考中考查了元代的《富春山居图》,温家宝在3月份两会时回答台湾记者采访时也提及了这幅画;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及中共建党九十周年的2011年的高考中,则考到了有关于国共合作的题目,涉及了抗日战争、武昌起义、三民主义等知识;2012年距尼克松访华和田中角夫访华40年整,是中国外交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同时也是英国女皇登基60周年,在当年高考中则考到了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外交事件和英国“光荣革命”后君主保留的权利。这说明,每年高考题于当年的时政热点是紧密联系的。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