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3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孟德传
[宋] 苏轼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 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改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 既为兵,不获如志http://www.fjzsksw.com
惟山之深者往焉
B.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 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四、(24分)
13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 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2)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15填空。(6分)
(1) 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雨果是19世纪_____________(国别)浪漫注意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 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