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把握科学理性,考查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
2010年秋季高考政治卷严格遵守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注意不同领域考试内容合理配比、试题行为目标与考试内容学习水平一致、测量目标合理分布等,并在此基础上,着力通过调整试卷题型、明确题型测量功能、呈现简洁明了的试题、关注情景材料的公平性、推进评分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改革等,增强教育考试测量学方面的科学理性,以更加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有利于高校选择新生,对教育教学产生良好的后效影响。
1、内容与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就考试内容言,试卷覆盖政治、经济、哲学三大领域以及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其中哲学领域权重由去年的20 %上升为26 %,整卷中哲学领域各大题型,如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等都已自成学科风格。
就考试题型言,填空题退出上海高考政治试卷,以单项选择题题型考查再认、再现国内外重大时事能力,旨在引导教学更多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平时关心时事。
就试题呈现形式言,政治常识分析说明题将部分文字信息转换成简洁明了的图表,旨在有利于考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提取和整理信息。论述题摒弃论题背景介绍材料,采用直接设问的经典论述题形式,旨在减少文字阅读量,力减试卷冗余信息对考生答题的影响。
2、热点与重点:转换角度,增强力度
不避热点,公平考查学科思维力度。今年《选举法》的修订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社会广泛关注。为维护考试公平性,试题选择以1953年以来我国随着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逐步缩小人大中城乡代表人口比例的几个节点,考查了“选举制度乃至整个民主制度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随国情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等知识点。
不避重点,公平考查学科知识综合能力。随着国力增长,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力日趋提升、举世瞩目,我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鉴于此,今年论题要求考生结合国内外因素阐述对“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
3、能力与导向:创制新题,答案示例
在评价中观察考生的学科理性。“志愿者精神”一题,要求考生运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评价某一高中生自述理由能否支持其观点,此题考查考生一致性评价能力,这是有别于一般的价值判断的评价能力,能够比较显著地区分考生学科理性强弱。
以答案示例引导对评分策略关注。第34、35、37、38等主观题以“答案示例”代替答案要点,并配以相应评分标准,大分值主观题通过观察多个行为特征评分,每个行为特征的不同等级都相应地描述了不同思维层次考生的表现,表明主观题主要考查较高端能力,对考生应答中反映出的学科思维给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