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试题难度
2011年北京市高考(微博)理综生物部分,试题整体难度较去年略有下降,选择部分比去年难度稍大,非选部分比去年相对容易一些,考生在考场上的时间分配还是不够合理,很多考生只给生物非选题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不足以完成阅读和思考的,直接影响了生物部分的得分。
二、 与2010年的比较
今年是新课改后北京市的第二次高考,试题的总分值和题型与2010年没有变化。考试范围涵盖了必修1、2、3和选修1、3共五册书的内容。
2010年的理综生物,选择题题目新颖,但由于正确答案设置的过度明显,很多学生用排除法,在短短5分钟之内就可以将五个题目做完,正答率很高,全市的均分突破了25分。非选择题部分,分别考查了植物激素, DNA的复制发现史,动物激素三个大方面的内容,并全部以实验设计为承载,思考力度大,逻辑感强,区分度高。2010年的试题整体上说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重在能力考查,但美中不足,没有涉及选修3的内容。
今年的生物试题基本延续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重在能力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整合度高,尤其体现在非选择部分,如29题以实验设计的形式进行了有关免疫知识和实验基本原理的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新情境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30题乍一看以为在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事实上设计了多个陷阱。两个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指向不能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作答,a、b基因分别控制不同性状,但隐性纯合子又会抑制某些性状,属于特殊遗传现象。考生必须在读懂题目后,才能理解本题的主体考查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染色体上基因对性状的影响。此题非常能够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纯背诵的同学,不理解减数分裂、遗传规律内涵的学生在这个题目上会非常吃亏。31题以T—DNA为材料背景,综合考查了植物激素、杂交、培养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工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非常综合,跳跃性强。
总体上说,今年的试题较去年而言,综合性更强,知识覆盖度更广,设置了很多一分的填空,给学生更多的获取分数的机会,非常人性化,同时试题的整合点非常新颖,能够真正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对知识的背诵。
三、 考查内容
选择部分:
1、考查细胞分化。
2、考查生态学当中一些方法和目的搭配是否准确。
3、考查细胞中物质运输,穿插了光合等代谢活动。
4、考查胰岛素的相关内容,不是很常规,学生做起来比较费劲,但错误的几项还算比较明显,最好是用排除法来解答。
5、考查水盐平衡。题目本身不是很难,但选项对学生有干扰,不少学生选错了。
非选部分:29题:18分,6小问,11个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免疫的理解,和实验设计的掌握情况。给出了三个图,要利用三个图中的信息才能有效作答。最后问实验目的,学生不能有效从图中寻找变量。
30题:16分,4小问,10个空。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染色体上基因对性状的影响。获取题中给出的各种信息是读懂题的关键,也是本题所要考查的获取信息能力。
31题:16分,6小问,10个空。综合考查植物激素、培养基选择、杂交筛选、基因工程等内容,知识综合度和跳跃性非常强,只有一个配图。
总体感觉今年的生物题目图表较以往少很多,但广度增加了很多,试题更加灵活,也有个别题目的填空指向不是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