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精选历史 |
来源:中国教育联盟招生 2005-5-14 14:05:54 |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一、选择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 ]
A.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和改进
B.婚姻关系稳定,父系血统世系的确立
C.私有财产的出现
D.贫富分化的加剧
2.春秋时期“周郑交质”的实质是 [ ]
A.“告饥”、“求金”
B.“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C.“尊王攘夷”
D.“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3.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政府都下达过释放奴婢为平民的诏令,对这种历史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两汉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B.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和财政收入
C.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
D.要增加政府控制的劳动人口
4.下列史实,在《史记》和《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 [ ]
A.城濮之战
B.班超出使西域
C.设西域都护
D.平定七国之乱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文见之于 [ ]
A.《十五从军征》
B.《杂说》
C.《柳毅传》
D.《桃花源记》
7.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
A.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B.根除各地割据势力
C.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便于督垦荒地、发展经济
8.明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 [ ]
①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郑和船队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交往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④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开始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9.“《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过。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客观方面说,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从主观方面说,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没有实际好处。这种分析 [ ]
A.正确
B.错误
C.客观原因错误
D.主观原因错误
10.在中国古代,鲜卑、女真、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都曾以军事征服过中原地区,它们试图用自己的制度来统治中原,但都行不通,最终都不得不采用或吸取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
A.先进文化有极强的生命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中华文明是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地主联合统治人民
11.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的新的时代特征,是指 [ ]
①其纲领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它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③它的某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④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护国运动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
A.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B.维护了共和政体
C.废除了《二十一条》
D.导致了北洋军阀的分裂
13.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
A.公车上书的巨大影响
B.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C.光绪皇帝的支持
D.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胜利
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鉴阅奏章。犹不能尽。”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
A.皇帝勤于政事
B.政府部门尽忠职守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D.撤并政府机构
15.“三国干涉还辽”后,辽东半岛的实际结局是 [ ]
A.仍处于日本控制之下
B.被俄、德、法三国瓜分
C.俄国的势力不断扩大
D.中国领土主权得到维护
16.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存”,主要是因为 [ ]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由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17.以下对国民政府在30年代中期推行“法币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客观上抑制了官僚资本势力的膨胀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造成了市场上币制混乱和通货膨胀
D.使中国卷入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18.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 [ ]
A.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B.社会性质决定的
C.中华民族的利益决定的
D.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19.我国建国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主要成就是 [ ]
A.结束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历史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毛泽东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一时期是指 [ ]
A.三大改造完成前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反右派斗争中
21.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回升的直接原因是 [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2.“二战”后,美国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可靠的亲美政权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
A.帮助蒋介石建立民主政府
B.促成国共合作
C.由蒋介石来决定中国命运
D.阻止共产党控制中国
23.1949年-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4.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其原因是 [ ]
A.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
B.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不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
C.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具有封建性
D.当时的改造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特点是 [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各国工人政党纷纷建立
26.19世纪晚期,形成法国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普法战争造成巨大损失
C.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
D.金融资本大量输出国外
27.19世纪上半期,在对亚洲的殖民侵略扩张中,英法是以通商为主,沙俄则以强占领土为主,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是 [ ]
A.两国的国体与政体的差异
B.军事实力与对外政策的差异
C.两者与亚洲地理位置的差异
D.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差异
28.造成19世纪中期以后奴隶贸易逐渐停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B.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C.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内容发生变化
29.以下是维也纳会议决议的某些内容:(1)法国恢复到革命前的疆界,盟军在法国陆海要塞驻军3~5年;(2)葡萄牙恢复布拉冈扎王朝,荷兰恢复奥兰治家族的统治;(3)俄国获得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4)英国获得地中海的战略要地马耳他等岛屿。上述规定反映会议的目的是 [ ]
①恢复欧洲旧有的统治秩序 ②防止法国东山再起
③满足大国宰割弱小民族的欲望 ④满足英国对欧洲大陆的领土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之所以说1848年欧洲革命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是因为这次革命 [ ]
A.重创了欧洲封建势力
B.引起了欧洲封建主的惊恐
C.使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得以兴起
D.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矛盾,不包括 [ ]
A.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3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
A.地形十分复杂、险要
B.新独立国家之间民族纠纷不断
C.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
D.摆脱土耳其控制后仍存在战争危险
33.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 ④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分析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大多数东欧国家在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首先进行的是 [ ]
A.土地改革
B.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广泛实行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5.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上述现象表明 [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际经济旧秩序向新秩序过渡
36.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有 [ ]
①独立运动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②没有出现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③大多数国家通过武装斗争赢得独立 ④独立斗争的方式多样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7.直接导致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是: [ ]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1991年苏联全民公决
C.“八一九”事变
D.《阿拉木图宣言》发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8题10分,第39题13分,第四题10分,共计33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8.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然亦有不同。唐、明阉寺(即宦官),先害国而及于民,东汉则先害民而及于国……民无罪而辄坐之,民有田而强夺之。贫困之民,有卖其首级,父兄相代残身,妻孥(妻子儿女)相视分裂……宦官竖皆虚以形势,威夺良家女子闭之,白首而无配偶(虚以形势,指宦官娶妻是虚张声势。此句意为宦官威逼良家妇女为妻妾,关闭起来,使这些妇女直到白了头也没有配偶)……破人居室,发掘坟墓,虏夺良人妻,略妇女……肆为民害,可类推也。由于流毒遍天下,黄巾贼张角等,遂因民之怨,起兵为逆矣。
——赵翼《廿二史劄记·宦官之害民》
材料二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皇帝)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枢密使,掌典军政大权的官员),所谓倒持大阿(即太阿,古宝剑名。此外寓意权力。此句意为将国家大权授与,就如把剑柄交之掌握)而授之以柄。及其势力已成,虽有英君察相(有谋断能明察的宰相),亦无如之何矣。
——赵翼《廿二史劄记·唐代宦官之祸》
材料三 有明一代宦官之祸,视唐虽稍轻,然至刘瑾(明武宗时宦官)、魏忠贤,亦不减东汉末造(末年、末世)矣。初,明祖(明太祖朱元璋)著令内官(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秩(秩位,官的品位)不过四品。永乐中,遣郑和下西洋,候显使西番,马骐镇交趾(侯显、马骐皆宦官名。西番指西藏,交趾指越南)。且以西北诸将,多洪武旧人,不能无疑虑,乃设镇守之官,以中人(宦官)参之。京师内又设东厂侦事,宦官始进用……王振、汪直(明英宗、宪宗时的宦官)、刘瑾固稍知文墨,魏忠贤则目不识丁,而祸更烈。大概总由于人主童昏,漫不省事,故若辈得以愚弄而窃威权……然则广树正人(多重用正直人士),端政本(端正治政之本)而防乱源,国有天下者之要务哉!
——赵翼《廿二史劄记·明代宦官》
请回答:
①根据赵翼所述,我国历史上哪几朝宦官专权最严重?试列出历史上宦官专权危害的几条表现。(2分)
②赵翼分析各朝宦官专权有何不同点?(2分)
③赵翼认为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的分析是否科学全面?为什么?(3分)
④赵翼所提出解决宦官专权的办法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张,水所无容,甚为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摘自《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定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②概括、评价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观点提出的依据。(4分)
③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分)
40.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 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摘自人教社《世界现代史》教材
请回答:
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4分)
②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3分)
③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5分,第42题15分,第43题13分,共计43分。
41.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虽有壮大,却无突破,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试与西欧相比较,分析说明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15分)
42.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历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分别指出这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标志及每一次历史性变化实现后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简要叙述三位伟人为完成上述历史任务所作出的努力。(15分)
43.19世纪初期至60年代,欧洲和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政治总体发展有什么差异?(8分)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基本原因。(4分)这些差异造成的最终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