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2月12日电 “今年面试的学生比往年有很大进步,但学生的阅读面还是太窄!部分学生应试痕迹太重!”昨天下午,自主招生面试结束后,考官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印象。
仅一人读过《悲惨世界》
“在我面试的那一组,我问了所有学生一个共同的问题:读过些什么书?但他们给出的答案让我太失望!所有学生报出的书名要么与教材相关、要么是老师规定的、要么就是四大名著,只有一名学生的答案超出了四大名著的范畴:《悲惨世界》。”面试结束后,一名经济学院的考官感叹:“可能学生负担太重了,他们的阅读范围真的很小。”
接受采访的几位考官都称,考生除了和课本相关的读物以外,对其他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当一名考生说到自己熟读《三国演义》时,考官便追问:“三国演义中谁的名字是双名?”结果这位考生竟答不出。
思考过程比答案重要
“其实我们在面试时问的问题,大多数都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想考察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几位面试官道出了出题的“原则”。
一位历史系的面试官说:“面试时也遇到少数学生,准备的痕迹太重,像背书。对这样的考生,我们会避开他准备过的问题。”
另一位经济学系的考官说,一般考生在回答时,如果答案听上去非常标准,继续追问下去却没有想法,就说明这个答案是他特地准备过的,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思考。“其实,考生说出来的答案是什么并不特别重要,因为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他举了个例子,有一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谈到“范跑跑”,于是被追问“你对范跑跑怎么看?”考生的回答是:“范跑跑也是人,犯了错误确实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对他进行追究,我们犯的错不是更大吗?”这位考官说:“虽然这个回答未必符合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但是从法理上来说,他的话并没有错,因此我认为这是他经过思考的。”
关键考学生思维能力
针对不少考生和家长担心“口才不好的学生面试会吃亏”的情况,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有关负责人都称,口才好虽然在表达时有一定优势,但是关键要看考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口才不好也不用担心,更用不着担心只有夸夸其谈的学生才会被选中。
两大高校的招办负责人都说,考官会给学生适应和进入情境的时间。之前,复旦在山西面试一名直推生,刚开始时,面试老师发现这名学生表现非常木讷,于是给了他适应的时间,结果发现木讷是紧张造成的,实际上这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而且有自己的思想,于是顺利录取了这名考生。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以往只有重点中学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前期选拔,但现在一些不是重点的中学也有不少机会了。事实上,这两年有些非重点中学通过预录取进复旦的学生人数节节上升。
名校总是“捉对厮杀”
也许是巧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今年的自主选拔录取面试遴选工作,昨天同时开始。复旦大学昨天和今天面试的是上海市考生,浙江考生将于本周末在杭州参加面试。而上海交通大学昨天面试了120位浙江考生、200位江苏考生,1200名上海考生将于2月13日、14日参加面试。
对于两校同时开始自主选拔的录取面试,两校的招生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两校之间并不存在争抢生源一说,选拔学生的标准也并不相同。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教授还举例说,如果有100名学生同时参加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两校各录取50名的话,大约只有两三名学生会成为两校选择的交集。
但是,不管是自主招生的面试还是笔试,几乎每年两所高校的安排都在相近的时间段,今年的面试更是安排在同一个星期内完成。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的浙江考生是参加冬令营,与江苏和上海考生实行预录取政策并不相同,上海交大招办负责人陶正苏老师介绍说:“以往浙江考生只参加上海交大冬令营,即自主招生考试笔试,不参加面试,最多得到20分的录取优惠。今年是他们首次参加面试,最大优惠幅度可达到一本线。往年上海交大在浙江的录取线高出一本线80~90分,这就是说,部分浙江考生今年预计可享受80~90分的录取优惠。”而江苏考生将预录取100名,高考成绩作为参考。复旦大学则是浙江与上海考生采取预录取。
复旦交大考生昨起参加自主招生面试
升学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去年一年我们国家的大事发生了那么多,你了解多少,并请评论”、“能不能说说潮汐和天文历法中的月历有什么函数关系”、“炒菜和化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都是昨天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时,考生被问到的问题。记者在现场发现,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考题中,时事政治和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的各类考题都被涵盖在内。
国内外大事尽入考题
“金融危机中,中国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责任?”、“此次金融危机是金融还是经济先出现问题?”、“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你对农民工会出台什么政策?”在昨天两校的面试中,金融危机、2008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以及近期的热点,都成了考问学生的话题。
在昨天的面试中,考生还被问及“奥巴马当选后对美国政治社会的影响”、“最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以及如何评价”、“现在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你对此有何看法”、“最近关于农村的孩子无钱读书看病的报道,你的看法如何”等题目。
虽然题目杂,可不少考生走出考场都说有所了解。复旦附中考生小胡说:“进入高三,我们就自发地组织了复习小组,10个人一组,每人分头整理时事内容,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今天我被问到了对文理分科的看法,这正是近几天我们关注的新闻报道。”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浙江考生说:“来上海前,老师特地叮嘱过我们,到了上海以后就买一份《文汇报》,多了解上海的时事。”
“日光灯管为什么发黑?”
在记者昨天采访的考生中,只有一位考生被直接问到了排列组合题:考官当场给出5道排列组合题,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要求考生给出答案。这位考生说,这是她接触过的难度较高的考题:A、B、C、D、E、F六个字母,其中A只能用一次,B只能用两次,C用三次,依次类推,问共有几种组合方式。
但其他考生被考到的专业问题,似乎大多数融入了各类生活中的现象。有考生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日光灯的灯管用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发黑?”、“从生物角度谈谈杂交水稻的优势,袁隆平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为何产量高?”、“如何解决宁波北仑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有考生被问到了“自行车如何向前运动”等问题。
考生的普遍反映是,这些题目都比较有意思,也没考虑过是否超出书本范围。一位考生说:“据说往年还有听上去更难的,问CPI的构成,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难。”
“爷爷的生日”问倒考生
考的不仅有时事政治、自然科学,社会伦理也成为考核内容。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一位考生被问到了“爷爷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结果他说不出。而当考官在他的自述中了解到他的父亲经营私营企业后,又追问:“谈谈私营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到什么影响,目前现状如何?”这位考生出来后大感意外:“没想到会问到这样的题目!”
还有考生被问到“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看待孔子的思想?”得知一位考生喜欢看柯南侦探小说,考官立即追问推理问题。来自镇海中学的一名考生被问到了“妈妈做的哪些事对你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