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地理习题 - 正文
高考地理复习攻略-试题信息常是解题必要条件
来源:厦门网 2008-3-3 8:14:36 【字体:小 大】

主持人语
    距离高考不到百日,高三复习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开始出现“高原反应”,总感觉到地理成绩停滞不前,学习上遇到瓶颈,学生紧张,家长担忧,时间紧迫,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优效果?本期《教辅》邀请到厦门双十中学地理学科陈永亮老师给学生谈高考地理学科百日复习。
    (主持记者 李玉桐)
    每年的高考都有一种内在的延续性,综观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卷,总体来说,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题型与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吻合,题目比较平稳,没有什么难题、怪题。要想备战好下一年度的高考,首先必须认真研读、分析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精神,在这里,个人提几点建议:
    整合知识,以时间为线索,问题为中心 
    近年的高考特征之一是突出了综合能力的考查,但不忽视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因此,学生在最后阶段的复习时必须做到基础扎实、准确、熟练。同时注意:复习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重复,应注重知识系统深化和知识再造、注重学科内部各部分内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从知识联系角度对地理学科内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①以时间为线索整合知识:地理事物往往具有时空分布的特征,特别是自然地理现象,其时间变化特征更为明显。在高考试题中,经常要对季节进行判断,或对某时间段发生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根据已知的地理现象判断时间(季节)特征,然后通过时间(季节)再去推知其他地理现象,是出题常见的方式。根据地理现象判断时间(季节)通常是某个季节(或时间段)的现象,提供的地理现象如地球的运动速度快慢、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昼夜长短、季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农业的季节现象等。复习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把某些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张综合复习表。
    ②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的知识背景或理论体系为切入点,而以中心问题的形式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复习时可以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比如:资源问题、工业问题、农业问题、人口问题、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等等,从跨学科综合角度来说,应从地缘、事实、意识三方面加以思考;从地理学科内综合来看,则应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有机整合。
    重视地图,提高读图、析图、图文转换能力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特别是等值线图,它是用来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示意图,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内存在和发展的规模、范围、等级或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地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等pH值线图、等太阳辐射线图等等,它反映在地理现象上具有简单明了的特征。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
    地图必须从几个方面掌握:一是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二是能从影响某地理现象的因子分析其原因。下阶段的备考复习,力争做到:①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②熟练掌握世界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大洲、海洋、山脉以及主要的国家。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40°N纬线等,0°、20°E、60°E、120°E、150°E、60°W、80°W、100°W等经线。我国的有北回归线、30°N、40°N、90°E、100°E、110°E、120°E等经纬线,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试题提供的信息资料,往往是解题必要条件
    精看精练要做到:看,一定要以课本为主,紧紧围绕学科的核心价值,有的放矢。练,要选择一些科学、规范,又有相当思维力度的试题来练,尤其要做近几年的文综(含地理单科)高考试题。学生主要的学习困惑,集中表现为对地理问题的审题和解题有困难,做题时,要认真审题,试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不是可有可无的,往往都是解答问题的必要条件,细心审题,不放过任何细节,充分利用图像或文字中的每一信息,找思路、多联想、多琢磨,不可搞题海战术。通过适当做题,不仅可以训练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开阔思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做题的过程找规律、找方法,总结出解题的相关技巧。
    正确辨析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含义
    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真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其中概念的内涵要抓关键词;原理要注重知识要点的逻辑关系和文字表述。只有这样,问题回答才能做到“要点齐全、简而不繁”。
    抓住影响因素,运用影响因子分析
    中学地理学科主要学习研究的内容无非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要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就要研究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形成过程,任何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及其变化都有其主导因素,抓住因素、明确原理、掌握规律是关键。因此,在最后阶段,总结影响因素(含人文、自然),理解基本规律和原理,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非常必要。
    下一阶段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①影响某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因子有哪些。如形成气候的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此外还有人类的活动;影响太阳光照的因素有纬度(太阳高度)、气候(阴晴状况)、地形地势等。②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哪个(些)因素在该地理现象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如地势高是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其气温、降水等都与地势有关。③因子对现象的影响经常是综合的,如海陆可以通过热力差异形成季风气候;自身也可以形成大陆性或海洋性气候的特征。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通常是和地理位置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里的自然地理现象,更是与地理位置直接挂钩。如气候类型常决定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是因为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了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该地理现象发生的位置,然后根据位置与现象运用影响因子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方法,与自然地理现象成因的分析基本相同。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人文地理现象的形成通常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因素。如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自然因素上,与该地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有关;从人文因素上看,与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有关。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和民生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因此复习要多加关注。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热点问题要关注长效热点,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问题,这些可以从各个侧面进行考查,不存在回避问题。气候是考查的重点,要关注热点区域的气候问题以及气候的热点问题,要抓住其基本规律、特征、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例如;
    2007年,我国遭遇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而进入2008年的第一个月,全国出现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这些过程影响中国河南东南部、安徽、江苏、湖南、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大部、安徽南部,这次天气过程: 一个是灾害范围广,二是强度大,三是持续时间长,四是损失严重。据此回答1-4题。
    1.导致这次天气过程的原因是 (   )
    A.气旋活动导致的冷锋天气  B.副热带系统异常偏强,冷空气十分活跃,冷暖空气交锋C.副热带高气压导致的冷锋天气   D.全国大部分地区被西伯利亚冷高压长时间控制
    2.这次天气过程,新疆北部与福建沿海气温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
    ①新疆北部位于气旋活动中心,福建沿海位于冷锋前缘
    ②新疆北部位于中纬西风带,福建沿海位于东南信风带
    ③新疆北部紧邻冬季风源地,经长途推进,到福建沿海冬季风势力逐渐减弱
    ④新疆北部纬度较高,位于大陆内部,福建沿海纬度较低,临近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这场大雪天气将直接导致(   )
    A.海南蔬菜销售火暴  B.长江中下游地区供电紧张  C.河南东南部春旱严重   D.新疆沙尘暴频发
    4.关于气象灾害的正确叙述  (   )
    A.干旱影响范围不大,仅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在气象灾害中,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C.寒潮造成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   D.各种气象灾害具有关联性,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必定产生洪涝(答案:B D B C )
    在考法上,热点问题是外壳,只作为背景材料。考的仍然是教材。或者说热点问题是考核学生相应知识和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人物名片:
    陈永亮,厦门双十中学高级教师,高三地理备课组长,多年执教高三。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