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 地理科
2016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地理卷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坚持能力立意,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和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该套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典型素材,考查其中的地理内涵。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好地彰显了时代特点。试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着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考查内容涉及到工业区位选择及产业转移、城市职能分工及空间规划、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外力作用、地理环境等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干知识。
二是突出地理能力的考查。试题着力考查学生对基础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和地理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视地理图表阅读能力的考查。
三是具有较好的创新性。试题的背景材料较为新颖,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问,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环境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第36题中的第(4)小问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形式较为新颖,体现了试题创新的特点。
四是区分度较好。该套试题着重考查地理学主干知识。图表的数量较之前有所减少,背景材料的文字阅读量适中,难易分布较为合理,区分度较好。试卷难度比原广东卷有所提高。
从评卷的情况来看,选择题相对容易,考生得分率较高。在非选择题答题过程中,大部分的考生能够从试题的背景材料中解读和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应用地理学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表现出较好的学科素养。但阅卷中发现,考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尚欠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答题过程中对专业术语的表达不规范、不准确,从而影响到部分考生的得分。因此,今后的要加强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中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下列问题:一是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二是重视地理规律与原理的理解。三是重视地理方法的运用。
(地理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钟巍教授)
理科综合 物理科
2016年广东省高考物理科首次采用全国卷。试题保持了全国卷近年来的一贯思想,既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又注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控制不同题型的难度,确保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试题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选择题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增加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试题。
二是注重考查应用能力。借助真实问题情景,鼓励考生关注科学发展的现状。
三是注重考查创新能力。实验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以逆向思维和开放性的问题,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是注重考查科学方法的运用。部分试题中有意识地引导考生将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内化为思维方式。
从评卷整体情况来看,全国卷比原广东卷要难,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答卷情况较好,这有利于各层次学校科学选拔人才。但也有部分考生由于审题不够细致,面对新的物理情景,缺乏入手分析的能力。此外,部分考生仍存在符号及文字表达不规范,答题过程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等问题。
建议平时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在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加强物理情景的分析,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平时作业和练习中学生答题严谨性和规范性的训练。
(物理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院长唐志列教授)
理科综合 化学科
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全国卷)化学试题的命制依据课程标准,紧扣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在试题情境设置和教学导向性上有所创新。试卷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科学调控试题难度,确保改革平稳实施。试题设问从易到难呈现梯度,难度排布更有层次,减少题目中给予信息的数量,降低化学计算的复杂程度。
二是重视考查基础内容,考点设置相对稳定。试卷围绕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进行命制。试题选择化学学科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典型元素与物质、基本技能与方法、重要生活生产应用等方面内容设置问题,既体现了化学学科“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这些内容也是历年来全国卷和广东卷设置的主要考点。
三是加强各项能力考查,体现高考选拔功能。能力立意一直是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原则,在前期的广东省自主命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在保持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今年全国卷化学试题立足于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知识,根据不同内容设问,以充分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化学信息处理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体现高考选拔功能要求。
四是呈现真实问题情境,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试卷中大部分试题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材料能源开发利用等生活生产重要实际问题,再结合中学教学基本内容进行设问,问题设置情境贴近真实,体现了强调基础、重视知识理解与运用、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
从考生的具体答题情况来看,考生较好地适应了全国卷的要求,各道题目的作答程度都比较高,学生在每道题上基本都“有话可写”,都有所得分,但是在答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全面性等存有不足。有些学生作答时使用的不是化学学科专业术语而是过于含糊的口语化语言,一些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漏了反应条件或符号格式不规范,实验现象描述或反应原理解释的表述不全面或做不到紧扣要点,简单的计算公式或结果也容易存在错误。
建议中学化学教学要加强对化学基本原理、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应重视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而不应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同时,强化学生认真、细致、全面的思维与规范作答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及思维品质。
(化学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俞英教授)
理科综合 生物科
广东省使用的2016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在内容上涵盖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及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五个模块的主要知识,其考查形式和设问方式更加的灵活而多样化,反映了对考生掌握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视,同时,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所要求。试题从题干、设问甚至参考答案,其设计和表述都相当精准。充分彰显了科学性是高考命题的第一要素的原则。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第5题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自然界和人之间“天人合一”的观点,即自然和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渗透进去,强调人类要在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二是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体现了命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如第6题将遗传病的发病率和基因频率相联系进行设问;又如ATP一般仅被当做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物质,而在第29题中却变换角度将其作为合成原料;在第30题中,将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研究延伸至遗传领域。这些新颖的试题设计角度对教学中如何提升知识综合性的传授是很好的启迪。
三是试题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对考生用理论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考查。39题以研究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为素材,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现象,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对信息获取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试题还关注了人类医疗与健康方面的内容,如31题涉及对免疫、疫苗与肿瘤的关系的理解。
总之,今年虽然是广东省高考重新采用全国统一试卷的第一年,但实际上试卷结构和考试重点和以往广东省自主命题相比,差异并不大,考生比较适应,选择题得分略高于2015年广东卷,非选择题得分略低于2015年广东卷,实现了由自主命题向全国卷的平稳过渡。
建议中学生物教学中,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生物科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高峰教授)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2016年6月16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