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立足课本,稳中求新
点评老师:桂兰(贵阳六中政治教师)
今年的题目难易适中,一大特点就是“活”。对灵活的题目来说可能难度偏大,但这次考试的整体格局还是稳中求新,题目立足课本,紧扣大纲。
一,试题结构基本稳定:选择题仍然是12个组合选择题,有一定改变,以往最大的特点有一题是计算或函数图像题,但今年没有,只有一个财政赤字的意义。函数图像题被放到第13题,学生普遍反映此题难度大,这道题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很熟悉,还要会综合进行分析才能正确作答。其余选择题学生印象不深,说明选择难度适中。主观题从题型、范围、考点来说都很稳定,学生基本能把握答题方向。
二,注重基本知识:经济方面主要涉及财政赤字、供给曲线、城镇化的经济意义;政治主要考了政协、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威信力等等;哲学主要考了唯物史观、认识论、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文化考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总体来讲,试题覆盖全面,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本次考试题目突出重大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涉及了三农、民生、文化保护等问题,这些也是考生平时复习的重点。突出了社会热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性。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了解的情景中再现学科知识,体现了较强的课改精神。
四,突出能力和思维的考察:如主观题38题的第一问,要求学生回答城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这个题无法从书本上直接获取答案,学生只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38题第二问是人大代表对当地政府解决土地征收提建议,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政府的知识,能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描述和诠释事物的能力也得到考查,如39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描述如何对敦煌文化的保护。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考查。
五,渗透价值观导向:本次考题体现了政治学科德育教育的功能,贯穿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