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楚天金报)(记者郭会桥 实习生张媛) 编者按:昨天和今天,武汉高三年级举行二月调考。这是高考前非常重要的一次阶段性测试,既是对考生前段时间复习效果的综合检查,又能帮助考生发现不足,在高考冲刺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补缺。本次考试试题难易如何,考生下阶段应该如何复习备考?
记者采访了多位名校高三一线教师,对调考试卷进行解读。明日将刊登对今日考试试卷的解读,请继续关注。
不会想象就得不到分——
语文卷考查“绘画”能力
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诗句,发挥想象力,用文字表述出两幅画面——昨日,武汉市高三二月调考语文卷中的第21题格外亮眼,考生不善想象就难以得分。
武昌区教研室教研员张银华评价说,从年前我省发布的高考大纲的《补充说明》看,今年我省高考将有几点变化,其一是作文每3个错别字扣1分,这一点会在各区的统一阅卷中体现;其二是试卷结构进行微调,《补充说明》取消了2008年的“共设计七道大题”的表述。有专家猜测,这一调整意味着变化。但从昨日调考试卷看,的确删除了这一表述,但试卷内容及其赋分、试卷题型及其赋分比例、小题数上与2008年高考完全一致,难度相当。这意味着,这并不是一种实质性的变化。
试题中的亮点题,仍然集中在“语言运用题”和作文上。语用题的第21题,选用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中的两句诗句“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要求考生发挥想象,用文字描述出两幅画面。受访教师称,这是一道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它不光考查了考生理解诗句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想象力,鼓励活学活用。
第22题要求考生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宣传栏拟标题,要求对偶,上下句中要有“三十载”和“数百年”等字样,这实际上是在变相地考查对联。对联入题向来是高考题中的亮点,有着较强的区分度。
作文题延袭了湖北省高考一贯的特点,即一段情境材料加命题。本次作文题的材料叙事性强,学生读来无障碍,感到亲切,命题为《无愧于心》。考生将材料结合命题,不会感到艰涩,容易下笔,有话可说。受访教师称,这一作文题有时代特色,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三鹿奶粉、食品药品安全、行贿受贿等事件。这样的作文可以说导向性强,即高考不应只着眼于课内,还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记者赵莉 实习生杨昀)
想得高分有点难——
数学卷注重思维方法
“数学卷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比较平和,但后三道的计算量有点大。”昨日,武汉二月调考数学科考试结束后,省特级教师、十一中数学教师田祥高表示,“试题突出考数学思维,灵活题不少,考生做起来感到不陌生,但要拿高分有点难。”
田祥高说,“数学是我省自主命题,此次调考试题紧扣考纲,贴近湖北高考的特点,这是试卷的最大特点。”其中,试卷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和理性思维的考查,在交汇处设计试题……这些正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命题原则。
在采访中,一些高三考生也表示,“试题做起来感觉熟悉,考试内容没有超纲,但要做到全对很不容易。其中,有些试题是由往年湖北高考的试题改编的,如第三题和第五题。”
“源于课本,高于教材,这是近几年我省高考命题的另一特点,在此次调考中也得到印证。”田祥高说,选择题前5题、填空题前3题,以及解答题前3题,与课本上的习题、例题的难度相当,还有一些是直接源于课本的,“比如,理科试卷的第8题,就是课本中所讲知识点经过整合、改编的。”
今年,我省高考大纲补充说明强调:高考数学突出考“数学思维”,这在此次调考试卷中得到体现。比如,理科数学第7题(文科第9题),如用“定性分析法”,就能快速得到答案;文理科第10题,若通过估算,用剔除法就能避免繁琐的计算;理科第19题,如考生注重“数学思维”,平时多想一点,就能减少用常规方法带来的繁琐字母运算。
“二月调考试卷,除了检测考生的学习情况,对高考也有一定导向和预测作用。”田祥高表示,如理科卷的第21题,这是一道关于三角函数导数的题,“对这一知识点我省高考近年考得少,但在全国卷和其他省都已屡次考过,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