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郭祖来

学生杨双琳本报记者 季啸山 摄

左起:学生刘恒宇、学生马凤娇、班主任刘春玲、学生闫奕光 D3

班主任高淑波和学生交流 本报记者 白石 摄
■最牛理科班·东北师大附中高三(1)班
一个班两名学生考了702分 班主任说“理所当然,早有预料”
“我从21日下午开始就不停地打听具体出分的时间,最后坚持到半夜。昨日上午开始,就一直在查同学分数。”东北师大附中副校长兼高三(1)班班主任唐大友虽一夜没睡好,但看上去还是很兴奋。
学生高考成绩让他很欣慰,这个理科班60人参加高考,成绩都不错。
“郭祖来和杨双琳是我最得意的门生,都考了702分,做老师的很骄傲!为他们高兴!”唐大友用8个字概括:“理所当然,早有预料。”
他说,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除了两个最高分外,还有很多人有实力冲刺这个名次。之所以会出现这么高的成绩,他认为,首先是师大附中集中了省内的优秀生源,再有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8个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至于班级整体成绩优秀,他认为,这是由良好的班风决定的。班里同学互帮互助、互为朋友,不是单纯的成绩竞争,大家都有宽广的胸怀。
“以这两个最高分的学生为例,他们的综合素质都很好。郭祖来在军训时还是我们班的标兵。杨双琳是我们班的班长,才女一个啊,虽然在理科班,可却是文采奕奕。”唐大友说,高考不仅考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发挥。
在这个班级里,除了唐大友,还有一位副班主任王伟华,他是生物学科竞赛教练员。
“竞赛教练员能教给学生的具体知识是有限的,学生需要的是方法的指导和过程的监管,而更重要的则是老师的信任。”王伟华说。
高考前,王伟华更加早出晚归,不露痕迹地关注着班里每个学生的状态,“大考前紧张在所难免,作为班主任要懂得帮学生减压。不同性格的学生,减压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可以用言语鼓励,有的则需要通过班里的其他学生迂回地激励他树立自信心。” 本报记者 王跃 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