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质检历史试题答案 |
来源:2exam.com 2013-1-29 10:38:54 |
福建省漳州市2012年3月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1.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题)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回答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 题目ID:
- 027a0890-3fb1-4c8f-b018-a163580297a8
- 答案:
- B
- 难度:
- B
- 考查点:
- 分封制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分封制
2.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题)商业发展在古代中国长期受到压制,而在近代西欧却备受重视。这种截然不同的历史情形,实质上反映了
A.经济发展模式的迥异 |
B.政治体制的不同 |
C.治国理念的区别 |
D.科技水平的差距 |
- 题目ID:
- 63d51b74-c430-41bc-b276-8db230e56b02
- 答案:
- A
- 难度:
- C
- 考查点:
- 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3.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3题)西汉文帝出行时有人惊吓到他的马,此人被廷尉处以罚金。汉文帝认为处罚过轻,廷尉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据此可以认为汉初
A.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 |
B.官僚集团自觉守法 |
C.官僚和法律牵制皇权 |
D.法律权威高于皇权 |
- 题目ID:
- b569949e-dc2a-4df7-8010-9b782fbc655b
- 答案:
- C
- 难度:
- C
- 考查点: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4题)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
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 |
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 |
- 题目ID:
- 5023cf42-9aad-419d-b25a-37d9bbdac40e
- 答案:
- B
- 难度:
- B
- 考查点:
- “海禁”政策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海禁”政策
5.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5题)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弊端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 ①考试内容狭隘 ②考试模式僵化 ③能力要求单一 ④考试公平性缺失
- 题目ID:
- c17e6841-2c6b-493f-863f-4cacf6ea652e
- 答案:
- A
- 难度:
- B
- 考查点:
- 科举制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科举制
6.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6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丁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
B.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
- 题目ID:
- cce45c08-edd7-4233-8b68-c22e3179991c
- 答案:
- C
- 难度:
- B
- 考查点:
- 魏源与《海国图志》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魏源与《海国图志》
7.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7题)1844年福州开埠;1853年以后,福州港口地位凸显,成为驰名中外的茶叶集散地。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
B.太平天国占领江浙地区 |
C.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
- 题目ID:
- 9276c3f7-730e-4024-b946-7ab8a358efd5
- 答案:
- B
- 难度:
- C
- 考查点: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8.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8题)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
B.主张维新变法 |
C.赞成民主共和 |
D.倾向民主革命 |
- 题目ID:
- 1f674e71-0679-4883-a87e-8e8cd91fad7c
- 答案:
- D
- 难度:
- C
- 考查点: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9.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9题)胡适说:“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辛亥革命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 |
B.意识到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
C.坚持走社会改良的道路 |
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 题目ID:
- 39a5f56c-512b-45ed-acb4-4a4cb83079ef
- 答案:
- A
- 难度:
- C
- 考查点: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0.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0题)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
B.政权更替频繁 |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 题目ID:
- 88262e07-2ec4-495d-b229-5079fe8124ae
- 答案:
- C
- 难度:
- B
- 考查点:
-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11.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1题)下图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B.台儿庄大捷 |
C.台湾光复 |
D.北平和平解放 |
- 题目ID:
- db858d71-8951-4c2f-bfff-db7f56d3872c
- 答案:
- C
- 难度:
- B
- 考查点:
-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2.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2题)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重提民主:“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在这里,邓小平强调
A.平反冤假错案的紧迫性 |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 |
D.反对个人崇拜的重要性 |
- 题目ID:
- 9c106f94-ac49-467c-933b-642108810e26
- 答案:
- D
- 难度:
- C
- 考查点:
-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
13.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3题)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边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一边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外交形势严峻。导致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 |
B.社会制度的对立 |
C.意识形态的分歧 |
D.综合国力的消长 |
- 题目ID:
- 55ff2b56-a572-4082-a511-3db56bb68fe4
- 答案:
- C
- 难度:
- B
- 考查点:
- 中美关系正常化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中美关系正常化
14.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4题)下图是清末国人使用的座钟盘面照片。它不能体现的是

A.洋为中用 |
B.中西合璧 |
C.继承传统 |
D.抵制西化 |
- 题目ID:
- 63fa84c8-188b-44e3-aba7-ce7a06af534e
- 答案:
- D
- 难度:
- B
- 考查点:
- 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
15.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5题)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
B.城邦是所有男子构成的联合体 |
C.主要是全体公民精神上的联合 |
D.强调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责任 |
- 题目ID:
- 28431d90-b8b7-4a9e-b2de-ad2de269171b
- 答案:
- B
- 难度:
- C
- 考查点:
-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6.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6题)恩格斯曾经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指
A.君权神授观念 |
B.人文主义思想 |
C.基督教神学思想 |
D.自然法精神 |
- 题目ID:
- f7beaedc-801e-4255-9d38-cfc1081995fb
- 答案:
- C
- 难度:
- A
- 考查点: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17.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7题)马丁·路德认为:“凡国家社会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从政,司法,照宪法及现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开正义之战,从军,订合法的契约合同,置产,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均无不可行。”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A.提出王权高于神权主张 |
B.具有近代法治意识 |
C.强调教会经济管理职能 |
D.开启宗教改革大门 |
- 题目ID:
- cfa0a198-4492-4d03-82fe-8ccde874ceb8
- 答案:
- B
- 难度:
- C
- 考查点:
-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18.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8题)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任期:1997—2007年)曾说,伊丽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这表明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之下,国王的作用在于
A.凝聚民族精神 |
B.确定内阁人选 |
C.开展国务活动 |
D.推动世界和平 |
- 题目ID:
- 776eaf0d-ed8a-47ac-a0c9-acc2d28d7bc2
- 答案:
- A
- 难度:
- C
- 考查点:
- 英国君主立宪制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英国君主立宪制
19.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19题)继畜牧和农耕之后,人类物质生产史上的又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始于
A.中国汉代的造纸术发明 |
B.15、16世纪商业革命的出现 |
C.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 |
D.20世纪兴起的生物工程技术 |
- 题目ID:
- 848e8e37-48d1-4a11-a5e8-2dc818f318ec
- 答案:
- C
- 难度:
- B
- 考查点:
- 蒸汽时代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蒸汽时代
20.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0题)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作品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
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
- 题目ID:
- f64f0491-639b-4c6d-bf0e-78fb59e21cac
- 答案:
- D
- 难度:
- C
- 考查点:
- 贝多芬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贝多芬
21.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1题)二战后,美国在外交活动中体现出强烈的大国使命感。最能体现这种“大国使命感”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创设北美自由贸易区 |
C.确立美元核心地位 |
D.提出杜鲁门主义 |
- 题目ID:
- 05cf4579-833d-4b6f-90a7-bf9808de69a8
- 答案:
- D
- 难度:
- C
- 考查点:
- 杜鲁门主义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杜鲁门主义
22.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2题)“它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想之策,其精髓和实质在于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统一,对于经济落后国家实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文中的“它”指的是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苏俄新经济政策 |
C.中国三大改造 |
D.中国改革开放 |
- 题目ID:
- 083c5028-e642-45d8-bc27-2a55706599d9
- 答案:
- B
- 难度:
- B
- 考查点:
-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23.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3题)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并宣告“自由市场终结”。与此相关的理论主张体现在
A.亚当·斯密《国富论》 |
B.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C.马克思《资本论》 |
D.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
- 题目ID:
- 85123605-a8c2-4c0a-9cbd-21e2f01d646c
- 答案:
- B
- 难度:
- B
- 考查点:
- 凯恩斯主义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凯恩斯主义
24.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4题)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1965—2008年一些国家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单位:%)
年份 |
1965 |
1980 |
1990 |
2000 |
2005 |
2008 |
中国 |
100 |
90 |
85 |
81 |
72 |
72 |
日本 |
90 |
88 |
90 |
90 |
87 |
— |
美国 |
95 |
91 |
91 |
90 |
91 |
— |
英国 |
84 |
78 |
81 |
79 |
80 |
80 |
印度 |
97 |
95 |
94 |
88 |
84 |
81 |
A.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
B.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加强了各国之间经济的依存度 |
C.经济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国外市场逐渐萎缩 |
D.旧国际经济秩序造成发展中国家内需比重下降 |
- 题目ID:
- 75c6ea62-b7f7-4093-9c0c-e26309a97df4
- 答案:
- A
- 难度:
- C
- 考查点: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5.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5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同题。 材料一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 ——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丁守各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 (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4分) (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6分)
- 题目ID:
- 9c16322e-2511-42c8-84b7-d269c75c07e2
- 答案:
- (1)自汉武帝以来,历代统治者均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帝制,就一定要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4分)
(2)否。因为新文化运动强调否定传统思想文化,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宣扬民主科学,但却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5分) (3)观点: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变迁进程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2分) 评论一:马勇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意识形态变革的经济基础。(4分) 评论二:马勇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没有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近代中国社会无从发展。(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难度:
- C
- 考查点: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6.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6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长期而论,资本主义工业世界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亦即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为缓和这一矛盾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如运用立法手段实行劳动者权利和生活福利保障的社会化等。可以说,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这类改革,已经比较明显地具有社会化的倾向。 材料二 社会主义工业世界面临的问题和资本主义工业世界有本质上的区别。它并非出于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所固有的不可解救的矛盾,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非短期所能克服的困难:一是工业化起步晚、水平低;一是历史传统负荷重,经济和政治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的要求。当前,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总的倾向是消除历史遗留的困难,有选择地吸取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市场机制等经验,以此加快现代工业化的进度。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 材料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损失是1700亿美元,而1929年到1933 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则到达了2500亿美元,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 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 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选时,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 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有何不同?(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简述两国解决工业化发展问题的主要措施。(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不同工业化模式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
- 题目ID:
- 2b8fc898-cf21-4395-8b95-3e92158563fa
- 答案:
- (1)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历史遗留的发展困境。(2分)
(2)美国:全面干预社会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劳动立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转型。(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中国:以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五年计划”的实行推动工业化起步和发展(或答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史实);通过改革开放激活企业活力,提高工业化水平。(4分) (3)互相借鉴,完善各自的工业化模式。(2分)
- 难度:
- C
- 考查点:
- 暂无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暂无
27.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7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毁灭和废墟,还有深刻的对抗和相互之间的指责。更为重要的 是,德国的纳粹分子、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以及他们心甘情愿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所犯下的罪行,严重疏远了从前的被占领各国与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本身也将在1940年代末冷战的序幕中分裂。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摘编自吴友法、粱瑞平《论二战后阿莹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材料三 西德的国家精其一般承认,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 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在过去的20年中,“负面记忆”促进了德国与其欧洲邻国的日益全面的和解。由于代际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他们对于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责任,以及对占领时期的罪行和1945年之后的歧视的责任。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3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德国和邻国最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对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5分)
- 题目ID:
- c30131cd-40c6-42a5-aa76-7e016d5cd792
- 答案:
- (l)二战带来的国家间仇恨;德国犯下的严重战争罪行;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3分)
(2)观点: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以经济合作为主。 作用: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欧共体的产生。(5分) (3)历史原因:政治精英的推动;德国对二战历史的深刻反思;冷战的结束;不同时期人群代际更替的完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认识:伟大人物促进历史的发展;要敢于承当历史责任等。(2分)
- 难度:
- C
- 考查点:
- 欧洲共同体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欧洲共同体
28.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8题A)(12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棱伦开始担任立法者时,传统贵族、经济上成为暴发户但没有政治特权的公民以及贫困的农民之间存在着多重而严峻的冲突。后者面临破产和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在阿提卡地区较为贫瘠的山地被开发成可耕地之前,许多贫困的农民只能租种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因此心里有极大的不满。可以想象,境遇好一些的公民在军队中担任重幕步兵,因此觉得自已应该有更多的参政权。无疑贫穷的步兵公民憎恨那些富人的极度奢侈和傲慢;富人们铺张的葬仪,奢侈的宴会,都令他们愤慨。在这些宴会上,有些穷人不得不跳舞或者扮演滑稽的角色来取悦富人们,人格上受到极大的侮辱。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梁启超在经历戊戌维新运动的艰险后,说了一段颇有体会的话:“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当时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4分)
- 题目ID:
- 740163d7-559d-41e2-b114-27e7d058c526
- 答案:
- (1)雅典贫富分化严重;政治权利分配不均;社会矛盾尖锐(3分)。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致治上按照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改革民主政治机构(答出其他措施酌情给分,但不超出5分)。
(2)梭伦改革成功的原因:以中庸为原则,平衡各方利益。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操之过急,脱离实际。(4分,言之有理即可)
- 难度:
- C
- 考查点:
-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9.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8题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洛克)认为,国家主权虽然属于人民,但为了保障个人的各项自由权利,这种主权应当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如何限制呢?首先,人民的“革命权”,即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以起来推翻它,就是一种限制的方式。其次,必须时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联盟权)三个部分,让三者互相牵制,以杜绝权利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发生。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卢梭宣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在共和国的立法工作中,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而是由每个公民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讨论和表央,因为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他认为国家最高权力就是全体人民的总的意志的体现,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损害人民的利益,因此这样的权力不应被削弱、限制或分割,因为人民的总的意志是不能分割的。 ——摘编自昊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1)比较材料一、二,归纳出洛克和卢梭主要思想的异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和卢梭思想对欧美民主实践的积极影响。(4分)
- 题目ID:
- ad3059eb-bf6b-4486-9ac9-66cc5660d5fa
- 答案:
- (1)同: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人民的革命权)。
异:洛克主张三权分立;卢梭提偶实行直接民主(或反对代议制)、集中国家权力(或反对分权)。(8分) (2)启蒙大众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4分)
- 难度:
- B
- 考查点:
- 洛克的《分权制衡论》基本内容,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基本内容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洛克的《分权制衡论》基本内容,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基本内容
30. (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28题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学校者、教化所从出,将以纳民於轨物者也。……教化者、为治之本。学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兴起学校者,其道安在。在务其本而不求其束,尚其实而不务其华。……以经术为要、不屑屑于文辞。 ——康熙《学校论》 材料二 彼得(注:俄国沙皇,1682—1725年在位)兴办各类世俗教育机构,……要求贵族子弟每人必须学会一门外语和敷学,否则剥夺其贵族称号的继承权。他积极创建各类技术院校,包括航海学校、算术学校、炮兵学校、土木工程学校、医科学校等。 材料三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皇帝,他曾向南怀仁、张诚、白晋等专门讨论几何、代数、三角、对数等数学知识,……还熟悉主要数学仪器的使用,倾心于天文学的研究,但他对中国科学的认识始终没有突破中国自然哲学的认识,未能实现向近代科学迈进……没有意识到数学作为理性思维和实验研究的基本工具的重要意义,从而没有让近代数学知识传于宫外,……从而丧失了中国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机会。 ——材料二、三琦摘自庄玮《“李约瑟难题”的宗教文化性视角阐释——以康熙皇帝与彼得大帝执政时期的中俄对比为例》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和彼得一世在办学目的和内容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概括康熙帝未能推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4分)
- 题目ID:
- e0265e0c-cd77-48ae-9a57-b525e563292d
- 答案:
- (1)目的:康熙帝在于教化,彼得一世在于促进科技发展。
教学内容:康熙以理学为主,彼得大帝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8分) (2)康熙皇帝缺乏对近代自然科学的理性认识;学校教育无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注重实践、实用的传统思维的羁绊;农耕文明的时代局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 难度:
- C
- 考查点:
-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 解析:
- 涉及知识点:
-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