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成都高考三诊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足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问的交往交融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2.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足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表明元朝的御史台主管
A.行政 B.财政
C.军事 D.监察
3.文学作品虽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必须准确适度。图1所示资料卡片里的内容
①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官员纷纷弃官经商的信息
②证明了明清时西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某些乡宦价值取向的变动
④可用于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1
4.“新义化运动的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义是崇敬的。”材料意在强凋“斗士们”
A.对孔子和儒教顶礼膜拜 B.区别对待孔子和儒教
C.反对孔子,宣传民主科学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5.有学者指出,将七七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这既不符合历史实际,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可见,该学者认为中国抗战始于七七事变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有
①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战 ②蔡廷锴领导19路军淞沪抗战
③29军长城抗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共中央认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但这种认识在很长时问内并未转化成政策。后来,中共大规模实践这一认识的举措是
A.推动农业合作化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将特定事件、现象置于特定背景观察是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原则。回答7~8题。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 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8.社会风尚打上时代烙印。以下社会风尚不属于新中国初期的是
①盛行西装革履 ②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③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 ④传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等歌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表1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表1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10.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但有滋长过分重视个人主观感受之弊。针对此弊,苏格拉底
A.坚持思想的自由 B.强调应尊崇人类的理性
C.倡导知识即美德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11.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而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之路。以下条文也出臼该宪法的是
A.“除经国会同意,平时在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
B.“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C.“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
12.当今世界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这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
A.国家利益之争不断淡化 B.谈判和对话替代了对抗
C.国家问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趋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题,共52分。
13.(28分)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曾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在其“航海日记”中表示,“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
(据《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方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的梦想,(4分)为此他进行了怎样的努力?(2分)
材料二 “新年的梦想”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
图2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4分)“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6分,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
材料三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
表2 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情况表(部分)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 19世纪下半叶,古典金本位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以英镑为中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 1914年,“一战”爆发,各国终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汇率制度。
(据《国际货币体系百年变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12分)
14.(24分)变革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即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
权辅政……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分权目的。
(据赵沛《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以唐朝、明朝为例,说明古代中国权力运行中“也有一定的分权色彩”。(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分权与近代西方分权在目的上的主要差异。(4分)
材料二 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勿需地主同意,不再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
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
(据俄1861年《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2)据材料二,归纳脱离依附关系的农民获得的权利,(4分)据此指出“一般法令”受到近代欧洲哪些社会思潮的影响?(2分)
材料三 表3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机构 概况
商部 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 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 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6分)
四川省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D B A D C A C B B 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3.(28分)
(1)梦想:寻找黄金;(2分)传播基督教(或开辟殖民地)。(2分)
努力: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2分)
(2)原因:被调查人的地域分布、职业分类、性别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2分)调查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2分)
“必然性”分析: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人们渴望美好世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现代化国家”梦: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贫穷落后,人们渴望国家富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曲折(若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3)霍布斯鲍姆的论断符合实际。(1分)
理由:19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落空。(1分)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14.(24分)
(1)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监督。(2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但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并受到司礼监的太监的牵制。(2分)
差异:古代中国强化专制皇权。(2分)近代西方维护资产阶级民主。(2分)
(2)权利:人身自由权、(2分)财产私有权。(2分)
思潮: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每个1分,共2分,任答两个即可。如答出“民主思潮”也可给1分)
(3)特点:工商业日益发展(或地位不断提高);借鉴西方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工商业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推动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2分)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2分)为后来的机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