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西宁市第二中学 张荣其
2016年文综Ⅱ卷历史部分试题结构框架与往年完全一致,并继续保持灵动导思的命题特点,其主要导向有如下特点:
●要求考生具备深厚的历史学科知识功底和学科素养
本套试卷整体有极强的灵动性,要求考生在解答试题时除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外,一定要把所学知识深化分析,结合试卷设计的情境导向进行综合判断方可找到合适的答案,这一特点几乎涵盖了所有试题,比较典型的如第27、30、31、32、34、35等题,学生如不能把所学知识放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则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试卷这一特点对我们平时教学指导意义极大,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探究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历史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新课改的核心导向。
●试卷具有极强的价值导向功用并极具现实感
一套好的试卷除要具有合理的难度和区分度外,一定要体现时代特色和价值引导功用,从这一方面来看,本套试卷表达得非常成功。试卷第40题以表格和文字材料的形式向考生呈现了近代和当代世界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要求考生提炼其特点并分析原因及近代史上华侨的贡献,本题视野开阔,关注时下的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与历史学科的核心知识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无缝连接,还隐性体现了当下我国政府极力推进的“一带一路”问题等,体现了极强的时代感和价值观念引领性。特别是华侨贡献一问,要求考生一定要具备较开阔的视野,不仅关注其对中国的贡献,也要注意到其对所在国的贡献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具有极好的功用。其他如第45题关注清末军备改革,第46题虽以太平天国知识入题,但实际关注的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道路,第47题关注战争与和平,第48题考查郑板桥艺术特点的形成,都与时下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变化及当下世界的“动荡与稳定”并存的特点密切相连。从这一视角来看,本套历史试题是有灵魂的,极好地体现了历史的“史鉴”价值。
●第41题继续出彩
我省进入新课改以来至今已经历四年高考,本人因职业关系一直持续关注,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第41题,每年的试题都能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试题出来后,总能让人有意料之外的感受,体现了命题者的深厚功底,今年本题通过“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简述要求学生提炼一个核心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史实加以论述,本题情境简洁、思路弘阔,要求考生一定要找到一个叙述主题,并能调动“张骞出西域”“郑和下西洋”等相关知识进行阐释,对考生的能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同时,在答题之余也会让学生认识到“开明、开放”多么重要,“和平、合作”更需珍惜。
地 理
西宁市第二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李建洪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201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仔细研读并对比历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不难发现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结构稳定,难度与2015年高考试题相当,无偏、难、怪和超纲的题目。试卷结合学生熟悉的材料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的考查,从多角度,多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具体浅析如下:
●试题结构总体稳定,但也略有调整
今年的试题从选材上看中规中矩。甚至有些材料,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可能都有接触,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学生上手的。试题结构和往年基本一致,题目的类型仍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但在分值的设置和设问的方式上较往年略有不同,2014年和2015年的第37题分值为24分,今年则调整为22分;在问题的设置上第36题第二问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这在往年的高考试题中还是少见的。
●试题没有追求主干知识覆盖的全面性
2016年的试卷主要考查了工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河流特性及流域内的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问题等。而在我们平时复习的过程中,关注度较高的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洋流、地壳物质的循环等主干知识则几乎没有涉及到。
●隐性介入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
多年的热点才是真正的热点,今年的试题同样印证了这点。试题没有刻意地追求近期的所谓热点,而将人们关注度高并和我们关系密切的常态问题作为试题的切入点。如:农业问题、产业问题、国土整治中的河流开发、全球变暖等。尤其是第44题电子商务快递外包装带来的环境问题更能体现这一点。
试题对我们今后的地理教学和学习具有一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新课改下的地理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基本地理素养的养成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地理是死板的、教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用地理的眼光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
物 理
西宁市第二中学李露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特点是:①题目难度适中,试题很平稳,无偏题怪题,考生普遍感觉到容易上手;②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可以说今年高考题让全体考生都感觉很熟悉;③试题没有绝对的难题,但是区分度很高;④试题在重视物理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仍然体现了高考题以能力为主的命题思想;⑤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重现对物理知识探究方法考查和对概念、规律内涵挖掘的考查。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从上面可以看出考查的都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规律,如:平衡态下的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规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闭合电路定律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今年高考题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即探究知识方法考查,还有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仍然坚持考查学科能力为主的命题思想,今年高考题大部分都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考查物理知识同时,更着重于考查物理学科能力。每道题都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第22题、第23题,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两题都着重考查了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能力。
今年高考题,为我们以后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从今年高考题目看,我们在平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要挖掘得充分彻底,让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有深刻的认识,不能模糊不清,要通过训练,落实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要重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几何知识、三角函数知识、函数图象的运用能力。要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尤其对实验原理方法的透彻理解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生 物
西宁市第二中学袁文莲
试题难度适中,和往年试题相比稳中有变,紧密结合教材,注重了对基础知识、核心概念、基本技能的考查。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核心知识为载体,突出了对考生信息获取等多种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考查;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干均来源于教材或对教材的简单延伸,充分展现了回归教材的趋势,加大了知识点之间迁移与融合的力度。
从考点分布与分值来看,必修一约30分,必修二约24分,必修三约21分,选修一(或三)15分;核心考点中有两大内容所占分值较多:光合呼吸约占24分,遗传约占24分。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有细胞的分化、分裂相关知识;DNA分子的解螺旋和转录、复制及细胞癌变相关知识;动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光合色素提取及相关知识;调查种群密度相关知识及遗传中纯合子致死相关知识。
非选择题考查的内容有光合、呼吸、兴奋的传递、呼吸作用产物CO2鉴定相关内容、遗传规律、微生物的发酵、核移植等。
总体来说,选择题的综合性比非选择题的要大,非选择题部分难度较大,因此该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另第39题比第40题难度要小,因此,第39题得分率应该能比第40题要高一些。
化 学
西宁市第二中学西宁市优秀教师杨国平
纵观化学试题,选择题整体简单,主观题存在区分度。基本遵循“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命题指导思想。
全卷设计合理、梯度适中,涵盖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跳出题海、回归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如第8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第9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第11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2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鉴别。试题强化知识点的相互渗透,考核内容紧扣教材,重视应用。
很多题型相对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反应原理题整体难度不变,侧重点有改变,突出了对勒夏特列原理的运用能力,考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必做题中的工业流程题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出现在试卷中,取而代之的第27题是一道陌生度和难度均适中的反应原理试题,对知识点的考查与平时复习的切入点基本相同,考生答起来比较顺手。
实验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描述实验现象和解释原因上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第28题以必修一教材经典实验出发为背景,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了Fe2+和Fe3+的性质,试题设计新颖。
通过试卷分析,建议同学们从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就开始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落实,在高三复习中挖掘教材中的试题素材,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