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山东高考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2exam.com 2015-6-8 10:28:49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样还体现  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时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

  答案C

  解析:见第四段,应为追求真理时的“韧性”而不是“坚定”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郁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

  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答案:D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虑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第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率,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陈,臣不敢将。”君许之,乃释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独掌

  B。敢问其目目:条目

  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序

  D。白刃始合合:交锋

  答案:C。

  解析:“次”有军队驻扎之意。意为军队全部安扎之后,将军乃还其军幕。就是有苦同当,不独享安逸,从下面“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亦可推敲出“次”与“舍”的关系,进而琢磨出“次”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虚则进                 B。是故智者为之谋

  置杯焉则胶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A。

  解析: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B。前者是“为、替”,后者是“对”,为赐是施恩之意。

 
  C。前是“的”之意,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后是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意为“利爪牙”

  D。前者表条件或前题,意为“才”;后者表承接,“于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答案C。

  解析:太史负责“卜”,斋戒的行为是进入太庙的人所需要的,保持自身的干净不亵渎神灵。斋戒要跟上日期,斋戒三天后,到太庙,然后对那只可怜的乌龟做出某种暴力行为,看龟的裂纹占卜,选一个好的日子举办一下斧钺的交接仪式。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