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四川高考 >> 文章正文
 
2009年四川高考大纲解读自主命题不考外语听力
整理自:成都晚报 2009-1-19 9:59:34

备受考生关注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已经公布。为了帮助考生提前做好准备,记者昨日约请市内部分知名高三教师,对今年高考大纲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今年仍将遵循全国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试行自主命题,但外语科将不考听力。

  记者注意到,今年高考大纲变化不大,仅有个别学科有细微变化,总体上体现了稳定性。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省将继续试行自主命题,但命题将依据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

   语文:测试五种能力

  今年高考语文大纲与去年比没有大的变化,仍然维持了“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的要求。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看,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内容的考查,考生复习时应准确把握常见字的音、形。

  理解。在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比较大,体现在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有关词句的问题上,包括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翻译以及现代文中词句的理解等,复习时要积极训练,做到能通过阅读材料迅速理解题干的内容,深刻体会材料的各种内涵。

  分析综合。考查内容主要有文言阅读中主要信息的筛选、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等,现代文阅读中还包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表达应用。考查的角度主要有语言的运用和作文两个方面。语言运用方面考查的内容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包括熟语在内的词语、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修辞格的使用等;作文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在写作文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如审题立意能力、联想想象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写作技巧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常见文体能力等。

  鉴赏评价。主要针对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而言,一是对其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鉴别赏析,二是对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说等。考题涉及的内容是古典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内容的鉴赏评说。
数学:加强填空训练

  《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考试说明》中“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要求,兼顾数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方面的考查,形成平稳发展的稳定格局。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对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数学高考的题型有三种:选择题,解题要求是选判结果、不需要过程;填空题,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而最常见的错误是答案不够“完整、严密”;解答题,其最大特点是综合性。解答题的范围类型目前主要包括: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概率(分布列)与统计(直方图);空间向量、立体几何;函数、导数综合;解析几何;数列、不等式与函数或解析几何的综合。

  老师们建议考生加大填空题的训练力度,由于不像选择题有选项提供信息,填空题历来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而高考填空题的题量有14道之多,容易题、中等题、难题都会出现,特别需要加大填空题的训练量,并应研究填空题的各种类型变化及相应解法。此外,考生还应合理安排各模块的训练难度,严格参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安排各知识点与各模块的训练难度与训练量。
英语:我省不考听力

  从《考试说明》来看,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格调仍然是稳中有进,在考试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上都基本保持不变。不过,我省今年不考听力,这部分分值怎样处理,目前尚没有明确说法,考生可留意省教育考试院的决定。

  从全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看,考试内容和目标仍侧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即对知识要点和能力的考查,并加强了对词汇和阅读量的考查,词汇的增加相应地也会导致阅读难度地增加。试卷仍将包括多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题、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题型。考生可以踏实地在以往训练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内容和应用技能。

  老师们建议考生在复习语言点的时候,要依据语言的横向组合和纵向聚合,按照点-线-面顺序,构建知识网络环境,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深化和提升。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切忌带入个人经验,必须以阅读材料为背景,才能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政治:仅有一处调整

  今年的高考政治科的《考试大纲》保持稳定。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没有变化;2008年宏观调控就被改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哲学有66个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政治学有44个,这部分知识与去年相比,只有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处变动。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老师们认为,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考生必须对本年度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能体现社会、时代主题又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政治学科知识认真加以思考。老师们还提醒考生正确处理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的关系,因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地理:有一表述修正

  2009年的地理高考大纲基本继承了2008年的考纲,只是在“世界地理分区”的考点中,修正了“欧洲的东部和北亚”,2008年的表述为“欧洲的东部和北欧”,这样就与教材相对应了,避免考生产生误解。其他考点与去年完全相同。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来看,虽然每年的试题内容各异,但经过仔细分析,颇能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受。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以问题立意入手,为有效地考查能力的需要,肯定要命制出背景新颖的试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努力体会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历史:没有任何变化

  2009年历史考试大纲与2008年相比,无任何变化。这反映了考试中心专家在经过去年对考查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做了较大幅度的整合、增删和修正之后,以实现今年在考试内容上与去年的平稳对接,保持稳定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保持稳定不变的考试容量与难度,保持稳定不变的导向。因此,与其说解读2009年考试大纲,不如说解读2008年高考试题。

  老师们建议考生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并好好分析一下去年的高考试题,并要坚持“论从史出,史料判读”,既要理清史实,又要通过练习学会判读史料。
生物:注意识别图表

  今年全国卷的生物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动,但考纲中透出的信息不能忽视。近年来,高考命题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加,此类题不仅形象直观、覆盖面广,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也很有效,能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反映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正确识别图表的含义,从中准确提取所需信息,然后进行图文转换。此外,探究性试题仍值得注意,近年的高考试题呈现出探究性试题出现机会增加的趋势。

  老师们建议考生在复习中,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要搞清楚,要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或表示;要理清各单元知识点,并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尽量形成小知识链,以便对知识理解、记忆和应用;注意相同知识点试题的变式练习。
物理:继续保持稳定

  今年的物理高考大纲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继续保持稳定。

  老师们建议考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出常规题的解题方法。近几年高考物理命题严格控制在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内,无超纲现象。这就更加要求考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此外,考生还应注意,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题充分体现考纲精神,综合题中每年都有涉及最新科技成果的题目。

  2008年的高考实验题多取材于课本实验,这是对教材实验的深化和提升,也是今后物理实验的命题方向。复习实验可概括为: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方法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会独立写出实验报告。

  在高考试题中,力学和电学内容约有七成比例。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天体运动,电学中的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都是高考拔高题经常采用的知识点。近年来,图像题在物理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甚至要求考生直接对振动、波动,各种粒子运动轨迹及交流电等有关图像进行分析,突出数形结合。而且试题设计注重对过程的理解和处理,体现物理学科特征和数学工具功能。
化学:注意风格变化

  2009年化学考纲与去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但是,在2008年高考中,全国卷的化学部分命题风格有所调整,让部分考生感到难度增加,这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在第Ⅱ卷试题中,以前是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考知识,2008年高考试题则是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明显提高,但一些考生由于平时训练不够,答题时感到“力不从心”;2008年高考计算能力要求提高,虽然难度不大,但一些考生感到答题时间不够,另外,考题中出现“用字母代替未知元素,然后进行推理和计算”这类题,有的考生平时未接触过,答题时感到不适,从而出现失分。

  2009年高考,化学命题是继续沿用去年风格,还是回归以前的风格,目前尚不可预知。但复习时,考生还是“有备无患”为好,对2008年高考试题中的变化,应予以重视。

  本报记者 周波

  (来源:成都晚报)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医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教育部不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
    ·008年度教育部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2008年中国高校代表性富豪校友名单
    ·2008年中国富豪就读高校地区分布情况
    ·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1999-2008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排名名单
    ·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名单及地域分布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简介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省市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