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时,该不该填“服从调剂”,什么是“单科分数”……想必,一个个问题让众多考生忧心忡忡。如何抓住志愿填报中的细节,最终被录取?本报记者综合多地实际案例,配合专家政策解读,希望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不错过每一个机会。
细节1:服从调剂
案例: 2010年理科考生小栗,高考成绩556分,高出当地本科二批控制线28分。他的理想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他分析发现,近3年在他所在地,该校的录取分数线都高出本科二批控制线25分~30分之间。他的成绩报考该校虽有一定的风险,但也有希望。为了能够加大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的几率,他愿意服从专业调剂。
小栗填报的3个专业是:网络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录取结果是: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原来,因为分数不够,小栗并未被以上专业录取,但是因为他服从专业调剂,而被录取到录取分为549分的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解读:调剂并非调到差专业
小栗的录取结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因为所调剂的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与他所填报的3个专业非常接近,所学课程大同小异。各高校招办人员在安排专业调剂时,不会轻易把理科生调剂到偏文科的专业,反之亦然。如果考生填报志愿时,填了几个信息类的专业,那学校就会发现考生的兴趣所在,调整专业也会尽量安排在这一类里。
或许一般人认为,被调剂的专业肯定都是差专业。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心理误区。就目前来看,调剂得比较多的专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计划量比较大的专业,一种是计划量比较少的专业。计划量大了,考生会从心理上抵触,觉得这个专业不好,以多为“滥”嘛;而计划量少了,考生又担心自己挤不进去,不敢填报,以少为“贵”嘛!实际上,高校计划量大的专业一般都是社会急需的,而计划量少的可能本来总体需求就小。
细节2:梯度递减
案例:山东理科考生郑金龙,2011年高考成绩比该省一本控制线高17分。按照常理,他上一所部属重点院校的可能性较小。但郑金龙却想上一所部属大学。于是,他在细细考察了部属重点院校往年在山东的录取情况后,在第一志愿填上了江南大学,3个专业分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纺织工程。第二志愿是平行志愿,可以填报6所院校,分别是: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广西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结果郑金龙被江南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录取。
解读:拉开梯度很重要
郑金龙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呈现明确的梯度原则。江南大学虽然是部属“211工程”院校,但由于该校是前些年由几所高校合并而来,校名在广大考生和家长心中并不响亮,再加上该校地处无锡小城,因而历年来在山东的录取分数并不高。他瞄准了这一点,果断将江南大学放在了第一志愿。填报专业时,也注意了梯度递减,第一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该校的热门专业,录取的可能性很小。第二、三专业则是在别人看来的“冷门”专业。根据以前录取结果看,一般来说,只要进档就有可能录取。所以,考生最后被江南大学顺利录取,以一个重点控制线上较低的分数,圆了部属重点院校的梦。
除了专业之间拉开志愿梯度外,院校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梯度。
细节3:单科分数
案例:河南文科考生方茜2011年考出了高出该省文科一本分数线9分的成绩,她清楚自己这个分数在一本里上不了什么好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二本的院校里。她一心想去上海读书,于是,在二本一志愿里填报了上海的一所财经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本院校开始录取后,她得知自己的分数高于该校录取线,庆幸自己报得真巧。可是最终因为外语分太低,不能录取。原来,该校在《招生章程》中特别规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单科分数一般不低于100分”,而方茜,外语只有97分。
解读:总分高不一定单科保险
投档是按考生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调档的,可是进档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些高校就不仅只采用总分这一项硬指标,还规定考核相关科目成绩,即单科分数这一硬指标。也就是说,某一位考生的总分达到了某高校的录取要求,但相关科目成绩即单科分数达不到该高校的规定要求,同样不会被录取。
报考某个专业,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要过关,这是一些高校根据专业的特殊情况对考生提出的相关要求。报志愿不仅要看自己的总分是否与所报院校相符合,也要看自己的单科分数是否符合招生院校的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