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山西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山西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

来源: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 2013-5-30 20:42:21
 
47.对实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少数民族预科班以及个别特殊院校或专业的招生工作,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48.招收保送生的高校须于5月1日前将本校已测试合格拟录取的保送生数据库上传至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省招考中心将在“阳光高考”平台上审核确认后公示,5月10日后下载数据并办理录取审批手续,并将保送生录取名册寄有关高校。
49.单独组织招生考试的高校须按有关要求于6月30日前向我省招考中心报送有关拟录取数据和书面报告。
50.专科(高职)院校录取时划定录取工作线,分段投档。
51.高校成立由院(校)长负责的录取工作领导机构,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新生录取工作。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本校的招生章程,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表述规范。要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专业由高校确定,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信访接待和遗留问题的处理。省招生委员会组织实施向高校投放合格生源电子档案,并监督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完成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和规定的行为。
52.实行传统投档录取模式批次的高校调阅合格生源考生档案,一般应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达到或超过院校计划招生数的120%,一般不投放非第一志愿档案;非第一志愿为平行志愿,按考生所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由高校审查录取。高校要正确处理考生成绩与志愿的关系,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不得拒录非第一志愿考生。
53.高校录取新生时,要按照规定程序,按时完成调档、阅档、审核、预录、退档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流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超过时间未按要求完成相关环节工作的高校,我省将及时与之联系沟通,对无故拒绝联系或故意拖延时间的高校,我省将根据所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按其招生计划数及录取规则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设置考生电子档案为预录取状态,同时书面通知有关高校,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部备案,由此造成的遗留问题完全由高校负责解决。
54.高校在录取新生时,要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本校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除患有传染性疾病、无法完成学业的疾病及学习不能自理者以外,考生的身体状况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其他学生、生活能够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高校不能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或加以专业限制。
55.未经教育部批准,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
56.高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等)标注录取类型后,报我省招考中心核准,并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增补或调整相应计划,省招考中心核准后形成录取考生数据库,并据此打印相应录取考生名册,对民办高校已录取考生还需打印《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加盖“山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录取专用章”,作为考生被高校正式录取的依据,予以备案。
57.高校根据经我省招考中心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填写考生录取通知书,加盖本校公章,并负责将考生录取通知书连同有关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民办高校还须附加省招考中心出具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一并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
58.考生档案分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两种,高校录取以考生电子档案为主要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通讯地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等)、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和考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招生考试过程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纸介质档案内容包括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以及各类照顾考生审核表。考生电子档案与纸介质档案材料相对应部分的内容必须一致。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一经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纸介质档案由县(市、区)招办组建并密封。考生被录取后,凭《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到县(市、区)招办领取,由考生直接交被录取高校。被录取考生的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纸质档案(或人事档案)由考生所在毕业学校(或工作单位)负责组建,根据录取学校要求,由考生领取档案并直接交被录取高校。
59.对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及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开。考生本人可通过省招考中心提供的途径查询本人的录取结果。
60.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高校规定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新生入学报到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有关高校应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含考生号)名单,于本校规定正常报到截止日期以后20日内传报我省招考中心。我省于9月1日之前按规定向教育部上报各高校录取的所有考生(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等)的有关招生录取数据库。高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学〔2007〕3号)规定,做好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工作。
61.由于网络传输等因素造成的招生遗留问题,由我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和有关高校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录取期间,招生学校要确保通讯联络的畅通。
62.在录取工作结束后,本科院校不得补录或换录。专科(高职)院校若录取新生报到流失率超过本校专科(高职)计划总量10%的,可向我省招生委员会提出书面补录申请(含补录专业计划),经批准后,省招考中心在我省未被录取的生源范围内组织考生重新填报专科(高职)志愿进行补录,补录工作一次完成。
63.录取期间,录取场所实行分批封闭管理办法。录取场所设立信访接待室、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安排专门人员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违纪问题,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六、招生计划
64.为了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计划执行管理,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在本地和跨省招生来源计划将继续实行网上管理办法。来源计划的编制、上报、审核、汇总、分送、调整、执行及相关管理工作均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进行。同时,要严格实行密钥管理,确保计划编制、调整、执行工作安全、有效进行。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调整计划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在我省的生源计划调整必须征得我省招考中心和主管部门的同意,并一律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软件在网上进行。高校负责处理因调整计划使用不当造成的遗留问题。严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省招考中心于5月6日从“教育部计划网”下载分送至我省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信息数据库和代码字典库,并对其进行查阅、整理和规范,确定录取批次后通过“山西省普通高校网上计划核对系统”反馈给高校,由高校在网上系统对其进行核对、补充、复核并确认上报。我省招考中心统一向社会公布并报教育部备案。未经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来源计划,省招考中心不予接收和公布,也不予安排招生。招生来源计划一经公布,未经教育部或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变更。
七、信息管理
65.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招生信息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山西省招生考试信息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规定要求,高度重视信息管理与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完整的信息确认管理流程及办法,务实做到程序要到位、步骤不简化,实现信息采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不法分子恶意攻击招生网络系统及数据库,并针对每个工作阶段和环节的特点分别制订应急事件处理工作预案,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的个人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严禁通过信息发布或传递等谋取非法利益,确保考生信息完整、准确、安全。
建立招生信息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从考生原始信息采集到考生电子档案形成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对接触考生信息的所有人员必须分别设定权限,明确责任,不得越级违规操作,严防篡改信息、甚至造假现象的发生。要按照工作权限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追究制。任何人不得私自处理或拷贝相关信息。对违反信息管理有关规定、擅自泄露信息或篡改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并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坚决清除出招生考试队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信息公开公示
66.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应按照有关要求,分别公开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资格、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和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67.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负责公布普通高校招生有关政策、招生来源计划、招生章程;公示取得保送生资格学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名单等。
我省招考中心负责公布我省有关招生政策、计划、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和处理结果、考生统考成绩和录取结果的查询办法、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安排、各录取批次高校未完成的分专业招生计划;公示我省享受政策照顾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的考生名单。
各县级招办和中学分别在其所在地公示本地区、本校享受政策照顾类别及具有相应资格考生以及高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名单。
高校在其网站上公布本校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结果查询办法;公示取得本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名单。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我省招考中心和高校公示的信息保留至当年年底。县级招办和中学公示的考生有关信息,上报前至少公示10个工作日,并保留至当年8月底。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要在公示有关信息的同时,提供举报电子信箱、举报电话号码、受理举报的单位和通讯地址,并按照国家有关信访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九、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
68.对考生在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执行。
省招考中心将考生在高校招生考试中的违规事实客观记入其《考生电子档案》,作为考生考试诚信记录的重要内容。
69.对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70.对在考试、评卷、录取过程中违反本规定,严重违背招生诚信、破坏招生秩序的高校或高级中等学校,由教育部或经教育部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制招生、暂停招生、取消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理;对严重违规招生的学校负责人将追究其领导责任。严重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将予以通报,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