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导演冯小刚对于战争题材的影片可谓驾轻就熟,他的代表作《红河谷》《黄河绝恋》都以画面大气阳刚、情节矛盾紧张而闻名。
B.有媒体刊登了消息,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并配上当事人的照片,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此举矫枉过正。
C.中国传统戏曲《钟馗》在唱腔上气宇轩昂与低婉深沉并重,将人鬼两界及人物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D.微博在法治活动评选中获奖,这表明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兴媒体正成为提升法治思维、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渠道。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报刊、网络和媒体的转载与报道,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和模仿。
B.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C.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就如何深刻认识十八大重大意义、切实抓好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进行了讨论与决定。
D.在历史转型期,知识分子承担了教化民众的责任,他们宣传各自的主张,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文化规范,树立了精神权威。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成长的乡间,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 。 。
, 。 。 ,仿佛它的种子早已填满了大地之腹,它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最佳时间里萌芽破土而出。
①苦艾在乡间几乎被人们视而不见,或者见了之后,时常嫌其与庄稼、蔬菜争抢肥力和空间,便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
②但苦艾并不因此而在乡村显得珍贵起来,更多的时候,它和乡间农人一样,显得普通而卑微
③可以说,在乡间苦艾几乎无处不在,只要是闲置的土地,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挤占
④无论在田边、地头、路旁和屋舍周遭,都有苦艾繁茂生长的影子
⑤不过,对于苦艾来说,你任其生长也好,你限制其生长也罢,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即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
⑥苦艾与人的亲和力也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彰显
A.②③④①⑤⑥ B.⑥②④③①⑤ C.②④③⑥①⑤ D.④③②⑥①⑤
1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5分)
人民网12月5日讯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美国咨询公司美世日前公布了全球211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排行榜”。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连续4年荣登榜首,中国香港、台北、上海进入利前100名。
报道称,该公司每年根据政治局势、治安及自然灾害等39个项目调查各城市。第2名为瑞士的苏黎世,新西兰的奥克兰与德国的慕尼黑分列第3、第4名。前25名中有15个为欧洲城市。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与去年一样垫底。进入前100名的亚洲城市有:新加坡(25名),东京(44名),神户(48名),横滨(49名),大阪(57名),香港(70名)首尔(75名),台北(85名)及上海(95名)。
17.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句话,要求与例句构成比喻。(6分)
生命像一颗珍珠,它在贝壳中磨砺,沙粒是它的前身;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致胜诀窍呀?”赛车冠军说:“许多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正常。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其实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车手仔细地去打扫赛道的胎痕,他就会明白高手过弯道的技术和路线是多么的出众,更会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年级质检(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年级质检(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答非所问,本项说的是筷子的功能,并非筷子产生的原因。)
2.B(因果倒置,本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筷子的长度决定了桌子的规制。)
3.B(表述有误,与原文内容不符,将筷子插入供品,最初的目的并非“掌握时辰”或“增添神秘感”)
4.A(竟:最终)
5.C(③的行为不能说明有才能,只能说明其为人处世的态度。⑥说的是王宪没有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6.A(错在“被武宗封为太子少保”,原文是世宗。)
7.(1)王宪不肯前往,说:“我刚进入中台,为什么被驱赶得这么急迫呢?”
(“甫、何、见、亟”四个字各1分,大意1分。)
(2)恰值皇帝醒悟大同是重镇,不应破坏,于是就搁置其事,叛乱不久也平定了。
(“会、宜、乃、旋”各1分,大意1分。)
8.①对过去豪华生活的向往之情,从“曾忆”即可看出。
②亡国之痛,被俘之苦。“花城人去”暗示亡国;身在胡地,只有春梦相伴,说的是被俘生活。
③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家山何处”作了明确的提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上阙写往昔的“繁华”:“琼林”两句,专写皇家豪华。“琼林玉殿”,指大内(皇城)之中各种宫殿,“朝喧”、“暮列”则是以弦管笙琶等乐器表示宫中游乐无度,不分昼夜。下阙写今日的“萧索”:汴京“萧索”,身处尘沙漫天的荒漠,历经万般愁苦,让人怎能再听《梅花落》的曲子。(3分)
今昔对比鲜明,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心灵的痛楚。(2分)(意思对即可。)
1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⑴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
(B项错在“充满对有钱人的仇恨”,语气太重,与母亲的形象不符。C项错在“对有钱人为富不仁的批评”,“为富不仁”在文中无据。A项中“仅借‘他’最终‘出头天’就形成了悬念”的说法不完全正确。本开头真正形成悬念的是“他从没看过母亲的笑容”。他最终取得成就这一点,旨在引出下文中母亲对他的养育。不过,如果从“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这一角度设问,也稍有形成悬念的意味。因此,选本项给1分。)
⑵①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
②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妈妈同姓,身份证父亲那一栏之前始终写着“不详”,后来才改成空白。
③人家她们的爸爸不是有钱就是在做官,你爸爸是死在路边被狗拖。 (每点2分。)
⑶①隐忍,吃苦耐劳。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
②倔强,自强。没有任何人的帮助,自力更生。
③有宿命观,表现出了对命运的无奈。儿子救了对自己始乱终弃的男子的性命,母亲愤恨却只能叹息命运的不公正。
④有着深沉的母爱,在艰难的生活努力抚养儿子。
(每答一点给2分,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乎母亲形象特征,亦可酌情给分。)
⑷第一种答案:应该保留。(2分)
①呼应题目,母亲的经历就像八点档的连续剧一样有戏剧性。
②承接上段“结局还不错”这句话,使情节转折,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③深化小说主题,表现小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从选择,无可奈何。
④对前文形成的悬念进行了解说,点出了“他”的父亲是何许人。
(原因6分,以上四点,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种答案:可以删掉。(2分)
①删掉这个结尾,使小说更有温情,母亲辛劳一生终得回报。
②如果保留这个结尾,让人感到社会现实的冰冷和残酷,表现了命运对小人物的嘲弄。
③从情节上看,这两段内容上文没有铺垫,出现得过于突然,衔接不够自然。
(原因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⑴E 3分、D 2分、C1分。
(A是两代人的努力,B得益于少数族裔身份错误,C很多人士衣锦还乡文中没有明确)
⑵①骆家辉的祖父刚到美国时在白人家庭当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华盛顿州州长的官邸不到一英里。
②骆家辉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意味着他的家族三代人用100年时间取得了在美国的成功,跨越了象征性的一英里。
③他的“一英里梦想”是美国梦的鲜活体现;所谓“美国梦”就是无论你来自哪里,什么出身,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⑶ 自豪的原因:艰苦创业、追求梦想、家庭教育;
作出的贡献:作检查官、法官、州长,促进中美关系发展;
百分之百的美国人:热爱美国文化,接受美国教育,维护美国利益。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幼年,接受的是中国文化,说的是汉语吃的是中餐,抗拒美国文化;(2分)
②青少年时代,向往美国文化,又受家里中国文化的影响,内心痛苦挣扎;(2分)
③成年后,在热爱美国的同时,也深深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2分)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启示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观点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文化融合是世界大趋势,主动融入自己生活社会的主流文化,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骆家辉在美国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观点二:融合虽然是国际大趋势,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文化上的根。骆家辉政治生涯的发展得益于他特殊的身份,和他主动采取的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根的行动。
观点三:各民族文化差别较大,应求同存异,不同文化和谐共生。骆家辉政坛的成功在于他接纳了美国文化,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个人发展和两国交流的部分。
13.C(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应为慷慨激昂。A驾轻就熟,比喻对事情很熟悉,做起来很容易。B矫枉过正,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D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4.D (A并列短语“报刊、网络和媒体”语意交叉。B搭配不当,“发病率”不能“侵蚀”。C成分残缺,“进行决定”搭配不当)
15.C(②句紧承原文起句“几乎人人都知道苦艾是最好的止血良药”转折并引起④③两句,根据文段空处第四句的句号以及⑤句“到处依旧是它的生长之地”和原文后面的承接关系,将⑥放在①前。)
16.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出炉 中国3城市进入前100名(语意3分,通顺2分。)
17.生命是一棵大树,它在风雨里成长,种子是他的前身;
生命是一江春水,它从高山上奔泻,冰雪是他的前身(起源)。
18.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善于反省,善于学习,不要抱怨,等。
建议:立意可宽松一些,将评分重点放在学生作文的评价上,不轻易确定跑题;在书写方面可酌情加减分数以强化对书写的要求。
【参考译文】
王宪,字维纲,东平县人。弘治三年考中进士。历任阜平、滑县知县。正德初年,提升为大理寺丞。升任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升右副都御史,辽东巡察安抚,因在应州抗御敌寇有功,荫袭锦衣。升任户部右侍郎,改任陕西巡抚。进京担任兵部右侍郎。京郊盗寇四起,与太监张忠、都督朱泰一起捕捉他们。武宗南征,命他率领户、兵、工三部郎官各一人督率管理粮秣等军需物资。皇帝回京,以皇帝诏谕任命他代替王琼担任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被给事中史道弹劾而被罢官。嘉靖四年,朝廷推荐邓璋和王宪做三边总制,言官认为不行,皇帝最终任用了王宪。部下将领王宰、史经接连击败敌寇,皇帝下诏书褒赞。吉囊几万骑兵渡过黄河从石臼墩深入明朝国境,王宪督率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别占据要害地方打击他们,都指挥卜云截断敌寇归路。敌寇到青羊岭,大败而离开。五天四胜,杀敌三百多人,获马骆驼武器无数。皇帝大喜,加封王宪为太子太保。
宦官在陕西织造花绒,王宪请求停止。又借九庙建成,请求宽恕召回争论大礼获罪的人,颇为士大夫所称道。张璁、桂萼想任用王琼为总制,于是改任王宪为南京兵部尚书。不久,入京担任左都御史。朔州告急,朝廷议定推荐王宪总管督率宣府、大同。王宪不肯前往,说:“我刚进入中台,为什么被驱赶得这么急迫呢?”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弹劾王宪托病避难,再次被免职回乡。
不久,皇帝回忆思念王宪,召回任兵部尚书。蒙古小王子进犯,王宪分条上书陈述荡平敌寇及各地边境防御的事项。又请求设立京营分伍操练法,各位将领不能借在内府供职,设法躲避操练。皇帝都赞赏而采纳了。以前的制度,论列军功,有活擒、斩首、领先、殿后、奇功、头功几等,其后胡乱冒充日渐增多。王宪订立了按军功袭荫官职的办法,自永乐至正德,斟酌其轻重大小的差异,罗列评析呈上。诏令把它写入《会典》成为固定制度。不久兼督团营。西番各国来进贡,称王号的有一百多人。王宪与礼臣夏言等请求按照成化、弘治年间的惯例,皇帝答复敕书只限国王一人,仍然限定进贡日期、人数。商议就确定了。
大同发生兵变,王宪最初说乱贼之首应当杀,其余的应遣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王宪就不敢坚持以前的主张。刘源清攻城攻不下,北方敌寇又向内侵犯,刘源清请求另派大臣抵御北方敌寇,使自己能够专心攻城。王宪也主张依从他的奏疏,议论者多责怪王宪。恰值皇帝醒悟大同是重镇,不宜破坏,于是搁置其事,叛乱不久也平定了。刘源清最终获罪革职。过了几年,王宪因年老辞官回乡,去世。追赠少保,谧号康毅。
【诗歌鉴赏】
本词为宋徽宗赵佶被俘北上后所作。作者以概括性很强而又极富艺术性的语言将北宋覆亡的史事,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亡国之君内心复杂的感情活动浓缩在短短四十多个字中。上片先以“曾忆”两字点明往昔玉京(汴京)的繁华已成为历史陈迹。《东京梦华录》中曾描绘了文人眼中的汴京盛况,“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而“万里帝王家”,则点出作者在这繁华京师中的帝王身份。
李煜《破阵子》中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口气与之相似,但南唐仅为五代时的一个小朝廷,比较之下,北宋王朝可称得上是“万里帝王家”了。但由于帝王荒淫,导致了它的覆亡,使生灵涂炭,城郭残破,赵佶父子成为俘虏,从此揭开了作者生命史上悲惨的一页。所以“玉京”两句,可以说是以回忆的方式简括而艺术地再现了北宋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以及作者由帝王而降为臣虏的个人悲剧。
“琼林”两句,专写皇家豪华。“琼林玉殿”,不仅指大内(皇城)之中各种宫殿,特别是那搜括财货、竭尽民力兴建而成的“艮岳”。其间“山林岩壑日益高深、亭榭楼观不可胜记,四方花竹奇石咸萃于斯,珍禽异兽无不毕有。”(《枫窗小牍》)“朝喧”、“暮列”则是以弦管笙琶等乐器表示宫中游乐无度,不分昼夜。两句反映了帝王沉湎声色和骄奢豪侈。
下片通过想象、梦幻和现实来表达作者被俘以后的愁苦之情。“花城”指靖康之乱以前的汴京,那种“万花争出”“香花如绣”的美景使人流连忘返。劫乱以后,这座万花丛中的名城只剩下断垣残壁,城中空寂无人,这里只以“萧索”两字来形容那想象之中面目全非的汴京;然而,虽然如今身处尘沙漫天的荒漠,那繁花似锦的汴京却仍然经常萦绕在梦中,万般愁苦之情也只能在梦中得到慰安。
最后几句,是说梦醒以后,忽然传来阵阵羌笛声,闻之不禁悲从中来,使他从梦幻回到现实,如今父子拘系于北地土墙木栅之中,身受各种侮辱,南望汴京,渺不可见,真是“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怎么还忍受得住那《梅花落》的乐声来加深心灵的痛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