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散文阅读:
17、CD(4分)
【解析】此处设题较为隐晦,不是把"帆声桨影"喻为胡杨,而是喻为胡杨的绿色,这才是它生命的真正象征。
18、评分要点:第4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2分);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2分);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做好铺垫(1分)。
【解析】作用题我已经在课上多次讲到,是高考的高频题型,一个段落的作用,自然是要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以使文章连贯一气。故而,以上文的关联即对历史上运河的风采的承接,同时引出下文,即为后文的论述作铺垫。
同时,段落中设作用题一定会在表现手法中的对比、想象、象征中选择,此处将长城与运河互相对比,必然答突出强调出二者不同的物质,以及作者对于运河衰頹的感伤。
19、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3分);"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3分)。(本题6分。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设计在文章题目上,并用以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要分析全文线索的内涵。"千年"和"乡愁"一定是要被解释的概念。故而评分点在于运河功能丧失(具体内涵)、运河的文明丧失(抽象涵义)、工业文明使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抽象涵义)。
20、"悠哉游哉"是指与自然相亲相近,能够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心灵愉悦,使心灵受到滋养的一种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答案略。(联系现实,2分;体会和思考,4分;语言4分)
【解析】此文是杨老师重点讲解过的乡土文学典型,寒假班的同学刚听我讲过2010卷熊召政的一篇文章《饮一口汨罗江》,与作者这篇文章异曲同工,皆是对快节奏的城市文明的反思,对乡土、对传统文明的眷恋。上周我讲了一篇2011西城模拟余光中《催魂铃》,其后的阅读延伸题问你到底喜欢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还是喜欢悠闲缓慢的古人式的生活,与此题皆为现代知识分子经常思考的辩题。如果你了解这一点,就会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论证逻辑异常熟悉;如果你刚听我讲过这道延伸题,你完全可以套作。
首先,解释"悠哉游哉"的生活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出发,谈这样的方式是否合适。第三,解析你的个人观点(既可以支持,亦可以反对)。下面是我的现场答案:此答案从反面论述,你不可能像古人一样生活,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责任。你不可能改变时代,只可能适应潮流。
 21、 作文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0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
(49-40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
三类卷
(39-30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
四类卷
(29-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题目减2分。
现在看评分标准又有何用,你不仅应对评分标准了然于胸,甚至写作完成后自己应对评分有准确判断。无论你对题目内容同意与否,最后一句则明显体现出命题人的倾向,即"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这一点恰是十八大白皮书中第六节明确提到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正是此题的设计缘由。如果你理解这一点,完全可以从时政视角进行深入解读,完全超越同龄人的写作水平。
2011年北京卷关于鹿特丹世乒赛的思考,学生甲认为"竞技体育就是靠实力说话",恰是此题的原版。有实力,才有话语权。这就是海淀模拟试卷的最佳写作角度,诺奖或是李太白奖都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我在考试前三天(4月6日)的课程中讲解的就是此题的写法,以下是我在人人网布置作业时的命题要求和提示:
http://page.renren.com/600383306/note/899970914?ref=minifeed&sfet=2012&fin=1&fid=21996483485&ff_id=600383306&platform=0&expose_time=1365408906&feed=page_blog&tagid=899970914&statID=page_600383306_2&level=1
2、要求:分析学生甲的角度,个例群例式或正反例式都可,结合现实部分要尤其注意十八大中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论述。此内容十七大时即提出过,2011年即以此题考查。今年十八大单独章节论述,显得更加重要。
3、注意竞技、冠军、实力、说话等象征性词汇的使用
各位同学的写作要尽量以符合命题倾向的角度切入,如果你知道十八大关于文化强国的政治态度,则会深入理解命题意图。这就要求你在春季一定要关注时事,理解时事与命题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成竹在胸,才能保证思路的正确。以下是我的现场作文,有个例的分析,有群例的展开,从民族国家的角度论证和结合时政的重要评析。最后一定要回到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反省,评奖只是形式,实力才是话语权的保证,才是一个国家、一个人真正受到尊敬的原因。
杨洋:新东方集团教学培训师,北京新东方中学优能高中语文项目主管,高考语文名师,"亮剑高考"全国巡讲主讲,新浪全国课外教师评选冠军。多篇高考分析文章登载于《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编撰高考畅销书《决胜高考的12种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