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江西八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4-10 14:44:18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16.通览全文,揣摩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5分):
(1)“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作者为何用“赐”字?(3分)

(2)“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说说这句话蕴含的意思。(2分)

17.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题为“欢乐颂”,说说其意蕴,并简析其作用。(6分)


19.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D.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六、(15分)
20. 借鉴《包身工》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包身工晨起场景的描绘,请你描绘放学时同
学们出校门的场景。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要求:1. 点面结合,既描绘同学出校门群像,又突出某一同学个体表现。2. 有动作、语言、细节描写。3. 不少于两种修辞。4. 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材料一) 1988年7月,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主题是《21世纪的挑战和期望》。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回到2500年前去,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智慧。”
(材料二)《论语》摘录: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须写议论文。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体明确,不少于700字。 


江西省2013届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 A.luò   dǎo   xuē   mǐ ;   B.chà   chōng   léi   qiáng/qiǎng ;     
    C.yōng/yòng  gàn cuán jiě; D.yīn   pǎi/pò  chuò  shǔ)
2.B.亵渎(A.卷帙浩繁、享誉学界C.利害攸关、幡然知耻 D咂摸、赋予)
3.A.望文生义。白发如新:两个人在一起都老了,由于两个人之间还不能相互的了解对方的思想,就象是刚认识的人一样。倾盖如故,是指二个人刚刚见面,谈得很投合,虽然是刚认识的,可是就象是老朋友了。( B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C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说“半瓶子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 C.(A.感叹号在单引号外。 B.第二个逗号在双引号内;D.两个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
5.C.(A“谈及到”语义重复;B“这一点”指代不明;D动宾搭配不当,在“诈骗”后加“的活动空间”。)
6.B.(A堂吉诃德十分得意,还以为自己立下第一件功劳。C不是徐庶,是诸葛亮。这是诸葛亮谋划的第一场胜仗。D是海穆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人,不是辟果提。)
7. C.(依据:“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它三项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8. D.(A.说石家庄、太原、郑州、北京属《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所列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原文无此依据。B.妄加推测,原文无据。此外,煤炭污染,也有源自居民生活取暖的,并非全因工业生产所致。C.张冠李戴,歪曲原文。见第5段内容。)
9. A.(依据:“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
10.A.(病:缺陷、不足)
11. C.助词,帮助提宾。(A.连词,表修饰/介词,用;B.代词,他(舜)/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D.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 连词,表假设,如果)
12. D.(“应者”与“不应者”是同类人,均为“其人之与”或“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或“其畏”者,不是对比。)
13.(1)“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善、是、轻、约”各1分)
  (2)举出他的一方面的(缺点)(进行批评),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一、十、旧、新”各1分)
  (3)那些不附和(应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不这样的话,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应、然、与、与”各1分)
译文: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人,他在为人方面,是个仁义的人;探寻舜之为舜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在为人方面,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之为周公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古之君子)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低)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方面的(缺点)(进行批评),而不考虑他他多方面的(长处),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反对的表情。我又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不这样的话,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高兴的表情。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啊。
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听到我的议论而予以考虑、采纳,大概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14.(1)颔联写近景,诗人用了借景抒情、象征(或比喻或比兴)等手法,(1分)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1分)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1分)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1分)
(2)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居住的边远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2分)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2分)
15.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2)以礼存心,有礼者敬人
(3)舳舻千里,酾酒临江      (4)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
(5)三峡星河影动摇,夷歌数处起渔樵。
16.(1)一个“赐”字,既表现“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1分),又表达了“我”能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内心欢喜和幸福感(1分)。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作铺垫(1分)。
(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1分),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1分)
17. (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答满以上四点得满分;答满三点(须含第(1)点)得满分,未含第(1)点扣2分)
18. (1)标题意蕴:(答满三点得3分)
①《欢乐颂》本为贝多芬所作的一曲名,作者借此指文中所引的大妈所喜欢的民谣,是一曲曲的歌唱生活欢乐的颂歌。
②大妈乐观热忱的生命如同一首欢乐的颂歌。
③大妈一直在用歌声颂赞生活的欢乐(或劳动和爱的美好)。
④本文是作者献给大妈一首颂歌,是作者对其尽管身世悲苦却乐观豁达、热忱从容的生活态度的礼赞。
(2)简析标题的作用:(答满两点并能简析得3分)
 ①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全篇先后有几处引用歌谣或提及歌谣,分别由他人唱、大妈唱、亲人唱、“我”唱,情节得以推动,人物活动得以组织。
②揭示小说主题: 赞美乐观豁达、热忱从容、勤劳仁爱的生活态度;赞美劳动和爱的美好。
③奠定小说情感基调:故事在欢歌中行进,在赞歌中收束,全篇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情感基调。
19.C、D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是劳动和爱的欢歌,以此照应标题。 D.写大妈的过往和现状,凸显其乐观豁达、勤劳慈爱之特质,表达对其人格和人生态度的赞美。)
20.评分:没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扣6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每缺一种扣2分,扣完5分为止;少于两种修辞扣2分(没用修辞扣4分)。
21.立意提示:
   ①人活一世不能仅满足于物质追求,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②为人处事方面,要认真务实,不夸夸其谈;
③个人修养方面,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向善、从善。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