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一定要教育党员干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主要涉及到群众里的事,都要无所不为,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B.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C.微博在法制活动评选中获奖,这表明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兴媒体正成为提升法治思维、推动法治进程的重要渠道。
D.临近春节,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吞噬了7名残疾婴童的生命,面对严峻现实的不情之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分)
A.近期,河南市场的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度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B.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谁又能否认它们不是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呢?
C.经过周密的严查和暗访,央视披露了广西盈康制药厂生产的维C银翘片用工业硫磺熏制山银花以及没有功效的山银花枝叶等杂志如药。
D.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万事如意,无非一切天随人愿,心想事成。 , , 。
, , 。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由此可见万事如意显然不能苛求。
○1却以美中不足结束
○2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在所难免。
○3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完美的初衷出发
○4但商品社会世间万象矛盾丛生
○5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败告终
○6人生路上风云变幻
A.○2○1○5○6○4○3 B.○4○6○2○3○1○5
C.○2○6 ○4 ○3 ○1 ○5 D.○4○2○1○5○6○3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5分)
过去十年来,我国治理水土流失想了不少办法:兴修堤坝、坡耕地改造、退耕还林。全国有1250个县都出台封山禁牧政策, 封育保护面积到72万平方公里。 建成生态型清洁小流域300 多条。保住了水源,保住了生态‘京津冀风沙源区、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西北及青藏高原区等水土流失重灾区都有了明显改观。截止2013年元月,我们国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四川省的面积。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以上,年均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 立方米。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里面直接受益。
17.请根据前后文内容,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与前句构成排比,使语段语意连贯。(6分)
一副棋盘划开楚营汉界,几十棋子列阵对弈,博弈看似纸上谈兵,却需要章法,步骤瞻前顾后,方能总揽大局; ; 。做人亦如下棋一般!茫茫人海,大千世界,有坦直大道,也有险恶崎岖。要站得起,立得直,就要懂得审时度势,进退随缘。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60分)
心若在,梦就在:在“千手观音” 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是不停得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眼里,梦想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2.D(“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
3.D(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⑤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第:仅,只。)
5.(3分)A (⑤是表现庞籍有外交手段。⑥是表现庞籍勤勉为政、忠心为主的。)
6.(3分)A (“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有误,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7.(10分)
⑴(5分)
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
(译出大意,给2分,“数”“善”“寝”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
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译出大意,给2分,“称”“当”“臣”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上言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下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诏令有司:“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以祠部员外郎罢免为广东南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 庞籍也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在山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进行耕种,将收获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戍兵十万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诚,庞籍说:“这是欺骗。”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 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调往定州,奉召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封为颍国公。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生动传神地展示出一派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2分)秋季,水落根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生动形象,“落涨痕”与“出霜根”前后对比鲜明,“疏林”一词凸显秋意浓厚,(3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9. (6分)
这两首诗发挥想象,虚实结合,表现了画景以外的景和趣。(2分)这样写的好处是:化静为动,水落根出,龙蛇挂猿,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丰富了画面的意趣; (2分)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2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2)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⑴(5分)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对这一句景物描写的分析欠妥,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太阳只是“难挨岁月的点缀”,体现不出“一种温暖,是一种强烈愿望,一种内心的‘希望’或‘关怀’”的意思;C项,分析有不恰当处,最后两句都不能算作“放掉小狐狸”的层层铺垫。小狐狸的哀鸣声主要感染了士兵们,这不是“你”放掉小狐狸的铺垫;“最后又从士兵们的请求上写不得不放”,不能做铺垫,理解上也欠妥。E项说“始终形成鲜明对比”不妥,“你”一开始并没有体现出守卫边疆的炽热情感来,是“自己的灵魂涅槃过后”才“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的。)
⑵(6分)①增强了小说语言的抒情性,便于作者更好地抒发、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2分)②增强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讲述显得更客观真实,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2分)③使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拉近读者与小说主人公的距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亲和力。(2分)
⑶(6分)①在“杀还是放小狐狸”这件事上,以四川新兵为代表的士兵们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爱怜,感染了哨长,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3分)②雪域高原上美丽的自然生命吸引、感化了来到这里的人,使哨长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哨长由此获得了人生的升华。(3分)
⑷(8分)观点一:主人公是哨长。(2分)①从情节安排看,小说以写这位刚来哨卡不久的军官缅怀军校生活的混沌思想开篇,以写他“灵魂涅槃”结束,主体人物是哨长。(2分)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围绕对小狐狸是杀还是放这件事,刻画了哨长因受到感化而升华的心路历程。(2分)③从小说的主题来看,作品表现的是偏远哨卡普通士兵生活与情感世界,而其中最具有现实性和说服力的,是哨长的灵魂洗涤、情感升华过程。(2分)
观点二:主人公是四川新兵。(2分)①从情节安排看,虽以写哨长的心路历程为主体,但小说以双线结构展开,促使哨长产生转变的主要原因却是四川新兵的对小生命发自内心的怜惜。(2分)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四川新兵是士兵群体正面思想的最具鲜明个性的代表,作者对思想消极的哨长的心路历程刻画,恰是为这个群体做有力的衬托。(2分)③从小说的主题来看,作品表现的是偏远哨卡普通士兵寂寞、单调的生活环境与美好的情感世界,而其中最难得的,是以四川新兵为代表的哨兵群体的单纯、善良和坚守(冰雪般的人品和意志)。(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和B不给分。(A.“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有误,应是“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B.“被国立青岛大学读书录取时”有误,应为“读书期间”。C.“全部”过于绝对。)
(2)(6分)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分) 突出了臧克家非凡的诗歌成就及其身后不朽的诗名;(2分) 引用传主诗作,歌颂了臧克家高尚的人格魅力,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2分)
(3)(6分)①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他深受纯朴、刻苦、良善的农民的影响,从骨子里同情和热爱农民。(2分)②大学期间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更加关注社会小人物,积极为底层小人物呐喊。(2分)③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新的生活给了他更加广阔的题材和丰富的灵感,他的诗来自泥土、来自内心与现实的最深处,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分)
(4)(8分)
【示例】)①深入生活,热爱人民。(2分)②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2分)③读书学习,笔耕不辍。(2分)④饱含激情,充满爱心。(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 C(A.褒贬失当。“无所不为”是贬义词。B.“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本句语境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不是悔恨,望文生义。D.不情之请:谦辞,指自己提出的请求很冒昧。本句用错对象。)
14.(3分)D(A.赘余。去掉“因为”。B.否定不当。C.成分残缺。)
15.(3分)B(整体把握总分总关系,排序时注意正反对比顺序。)
16.(5分) 过去十年(1分)我国(1分)水土流失治理(1分)成效显著(2分)
17.(6分)
【示例】 需要谋略,计划细致审慎,方能进退自如;需要眼力,阵势灵活变换,方可决战沙场。
六、写作(60分)
18.(60分)评分标准请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