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1——22题。(6分)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21、 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孟诗 ▲ ,张诗 。(2分)
22、 简要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6分)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39)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4.30)
子曰:“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3)
23.14.39章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1分)
▲
24.“荷蒉”者认为孔子固执,不懂得变通,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结合上述章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 ▲ ,欲罢不能。(《论语》)
(2)商,伤也; ▲ 。夷,戮也; ▲ 。(欧阳修《秋声赋》)
(3)世人皆浊, ▲ ?众人皆醉, ▲ ?(《渔父》)
(4) ▲ ,四弦一声如裂帛。 ▲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叶上初阳干宿雨, ▲ , ▲ 。(周邦彦《苏幕遮》)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黑暗是因为有光。有光就有黑暗,黑暗体现光的存在。没有光就没有黑暗,没有黑暗也无法证明光的存在,光与黑暗并存。
对这段话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2学年浙江省五校联考
语文答案
1.B(A漩xuán C祈qí D弄lòng)
2.A(B宣泄 C推崇备至 D成群结队)
3.B(A监控 C贬义褒用 D应为“不以为意”)
4.D(A“符合”之前少了“在” B“诱因”不需要“引起” C“约”与“多个”重复。)
5.分子气味受其振动模式影响(2分),由其结构决定说法不准确(1分)。
6.示例: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
7.(1)用了拆字组合(把“食”拆成“人”“良”二字)的方法(2分;如果写用公式的形式,给1分),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在于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1分)。后面分析大意对即可
(2)严格执法和监督,保证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规范和提高食品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
8.C(A.原文:西方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那些曲目都以《圣经》和希腊神话为主题。B.原文:取材于希腊神话的歌剧,这类歌剧旋律呈现出单声部主调性的风格,具有朗诵性的特征。D. 原文: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的诗集《邪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典型代表作品,而印象派作曲家克劳迪奥•德彪西从《邪恶之花》中所写的“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作出了他的《前奏曲》。可见音乐和文学的联系在现代更是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
9.C(原文: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与文学都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缘情度曲”是音乐对诗情的最好的解读方式。)
10.○1音乐与文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表述为“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也认可。主要在文本第二段,侧重于“根茎相连”);○2它们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大致相同(文本第三段,侧重于“同根而生”);○3它们都是人们抒发感慨的艺术方形式(文本第四段,从外在形式上说,它们是外形相似的“双生花”)
11.(3分)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呼应了上文“对别人的村庄充满了关切” ③为下文对村庄的深厚情感的追寻在感情上预做铺垫。
12.(4分)(1)(2分)“恍惚”,描写了“我”看到“别人的村庄”时,心头涌起的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和远离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情感。
(2)(2分)“感激”,写出了我觉得城市化带给了如“我”一样的众多离开村庄的人走向外面的世界的机会;也让村庄显得安详。
13.(3分)村庄的起源,村庄的生活,村庄的兴废,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走向。
14.(5分)①景物描写,通过描写村道上的行走着的畜、禽的画面,展现村庄生活的悠闲自在和包容。
②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写出不同的生命情态,丰富了村庄生活的画面。
答出“景物描写”手法给1分,分析合理给1分;答出“拟人、比喻”手法各1 分,分析合理给1分。
15.(5分)①村庄如风一样自然而起。②村庄的生活如风一样简单不拘。③村庄的生活如风一样包容。④村中的年轻人如风中的蒲公英,乘风飘向不可知的未来。
16、D.只是
17、D (A.介词,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在”。/介词,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把”。
B.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介词,表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替,给”。
C.副词,判断句中表强调、确认,“是”。/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
D.副词,顺承关系,“于是”。)
18、B(不是18人,后面又出现了文卿、直卿兄弟)
19、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
20、(1)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种在菜地里,盘绕纠结如同绣品。
(2)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桩事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功过各半了
译文:
南城独独向阳,城下多栽种桃花。桃花吸收了阳气和水色,非常繁盛娇艳。居民用细细的榆枝和柔软的柳枝编制篱笆,桃花间隔杂种在菜地里,盘绕纠结如同绣品。
我在花朝节后的一天,叫上陈山人父子,暖了酒提上盛酒的小榼,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一起渡过河,来到城东,(此处)桃花十分繁盛。(我们)推门闯入一户农家,见到一位老翁,准备了鸡肉米饭招待客人。我们这群人冲到筵前索要酒肉,请求将酒肉筵席移到桃花树下。老翁很惊愕,但仍然十分恭谨地依从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没有(与老翁)互通姓名,就用梨花杯,畅饮一番。又攀上桃树枝,坐在花丛中,凭藏钩游戏的输赢确定名次,五六个人在落花丛中像轱辘一样翻滚。又像孤猿狂鸟,探视花叶窥探果实,只担心枝条太细脆。到了日落十分才散去。这一天,老翁(权且)将花朝当作生日,我在酒后作了歌诗赠送给他,作为老翁第二天过寿的贺礼。
十四日,我和希周、直夫、叔意提着酒壶,刚刚出路口,半路就遇上伯灵、子犹,就拉住他们一起前往(南城)。又遇到袁长史披着鹤氅进入城中,长史得知我们要去看花的消息,便同我们一起返回桃花溪。到了那里就看到田先生正握着锄头清理草根,见到我们,就更换衣帽出来迎接客人。客人正分散着蹲坐在石头上,安甫、宾之、箕仲父子都提着酒榼来陪酒了。董、徐、何三位先生在城上见到,脸色为之(欢喜得)改变了,又踉踉跄跄地下城来,用酒和鲜笋、蛤蜊来陪酒了。这时,未受邀约而突然来会的客人总共有十八人,(加上)田先生的儿子归骈一共是十九人。榼十一个,酒七八壶。酒尽而兴浓,桃花醉去了而客人愈加清醒,装酒的瓶、罍互相以无酒为耻。忽然城头有人用长绳子悬挂一樽酒坠下城来,这送酒的客人原来是文卿、直卿兄弟。我们大为欢喜,欣赏他们是风雅之士。当时每个人各自归作一队,每队都各自游戏。长史、伯灵在棋局上斗智。诸多棋子,饱受空拳荼毒,主人头发短耳垂长,有神仙之姿,老迈却言笑晏晏。这是尚有余酒,就从花篱外邀请过路客人,不管生熟美丑,把一杯酒灌进口中,把一枝桃花插入鬓角:每个人都得到了大欢喜吉祥才离开。天色已晚,归鸟回巢,我也返回了,大家都在月色下相互搀扶着回家(因为喝醉了),回头看纱巾衣袖上面,都是星星点点的酒痕和桃花瓣。
昔日陶渊明用《桃花源记》书写一段心事,借桃花园作寓言,并非真有桃花园。现在桃花近在城郊却没有一个人为花做媒,传播消息给好事者。自从我来到此处游玩后,几日之内,桃花树下就踏出了一条路径(来的人很多)。只是前来赏花护花的人,除去我们这群人外,还能有几人?又有几人用暴风骤雨的手段摧折桃花,致使地下一片红色的花瓣衰败零落?那么我对于桃花这一事情,可以说是功过参半了吧。
21、孟诗自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张诗乞怜(题目“献太守”),自惭,“惭愧四邻教断火”“堪笑”“堪怜”(孟,有气节;张,献媚)
22、孟诗以乐景衬哀情,(用典); 张诗以哀景衬哀情,
23、知其不可而为之。
24、选择一:认同荷蒉者的看法。
①在践行自己的思想学说受到挫折时,内心确实要宽阔,不能偏狭,要听得进别人的劝告,也要敢于接受现实。
②别人不了解,不支持自己的学说,或正说明推行“道”的时机还不到,自可保持高洁。可学着及时调节自己,如荷篑者那样通达权变,要么改变思想主张,要么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等。
③孔子的思想确有为“道”的原则所累的成分,在适应社会,灵活应对现实礼崩乐坏的局面上,缺乏一些权变的空间。(考生答案在结合材料的前提下,分析有条理,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能自圆其说皆可)
选择二:不认同。
①孔子不是不会通达权变,“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说明主张中庸之道的孔子是非常看重通达权变的。
②孔子坚守的“道”,则是他变通的基本原则,在“守死善道”前提下权变。
③孔子担心的并不是自身是否为人所知,也未因此否定自己的“道”,只是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做得不够。因此对荷蒉者,知其不可说服,也就通达权变以待。(考生答案在结合材料的前提下,分析有条理,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能自圆其说皆可)
2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