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理综物理学科命题特点与冲刺策略
来源:《求学》2004第7-8期 2005-5-23 10:48:57 【字体:小 大】

 

  在物理学科的复习备考进入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时,笔者根据《考试大纲》,领会高考命题意图,把握物理学科的命题特点和走向,希望能帮助大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策略。
一、物理试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考查,突出学科内主干的、可再生的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体现了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命题原则。
2003年高考理综试题(新课程卷)物理学科共11个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涉及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机械波、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热力学第一定律、光电效应、核反应方程等。其中,有些试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或突出物理学科思想和方法,或注重对后续学习和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如第16题静电力的合成,主要考查等效思想,第17、18、20题涉及原子核反应、机械波、热学等内容,这些知识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很大;有些试题考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如第21题是光电效应与电路综合,第22题是核反应方程、磁偏转、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试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中应用型的试题明显增多,这些试题涉及科技、自然、生产和生活实际等方面,以现实问题为背景材料命题,通过叙述物理情境并设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实际物理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进行求解。如:2003年高考理综新课程卷第24题“中子星密度的估算”,江苏卷第17题“串列加速器”,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应用;理综旧课程卷第25题“自行车车灯照明”,第34题“传送带运送货箱”,上海卷第23题“静电除尘”等都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
3.注重考查能力,突出了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思想,凸现出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
高考物理试题一贯重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的考查,即要求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能应用概念、规律解释和说明物理现象,能根据事实和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除此以外,近年来对后三种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加强了获取信息和信息转移能力的考查。
利用所学知识或利用新信息解决有关问题,能鉴别学生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独立地研究问题、探索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例如,2003年江苏卷第9题“俄歇效应”,第19题“测力传感器”,上海卷第8题“劈尖干涉”,理综新课程卷第22题“K-介子的衰变”等,这些试题所给的物理情境对考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它们以文字或图表等方式给出所需信息,要求考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并与已学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进而解决新问题。
(2)注重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考查创新能力。
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和读数,实验原理、方法,实验步骤的编排,实验条件的制控,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设计实验的能力则要求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例如,2003年高考理综新课程卷第23题“圆柱体电阻率的测定”,江苏卷第12题“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摩擦因数”主要考查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江苏卷第13题“测量多用电表直流10 mA挡的内阻”,上海卷第18题“热敏电阻的伏安特性”主要考查设计合理实验方案的能力。
(3)设置较新颖、较复杂的物理情境,考查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相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是高考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常见方式。例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22题和第23题都注重数学工具的运用,同时,第23题还考查了等效思想和物理建模能力。理综新课程卷第34题“传送带运送货箱”设置较复杂的多体问题情境,要求把求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分解为以下几个子问题:①每个货箱在传送带上相对滑动过程产生的摩擦热,②每个货箱在传送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增加量;③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时间t内电动机做的功;④根据平均功率的定义求出最后结果。
二、冲刺阶段的备考策略
1.落实双基,培养能力。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物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是整个复习备考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也是首要的任务。理解能力的提高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以做习题、搞题海战术来代替,习题作为知识和能力的载体,重要的是做题后的总结、归纳和强化。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要切实弄清其确切的含义,侧重似是而非的概念间的辨析,如:速度和加速度、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场强和电势、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等;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要注意其适用条件,相关规律间的内在联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把握其本质。
2.加强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
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强调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运动和力”、“动量和能量”渗透到高中物理的各个分支之中,要抓住这两条主线将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能力体系。
(1)建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观点。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决定的,小到电子等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大到天体的运动都要受到牛顿运动定律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运动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及其受力特点,并能运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
(2)建立功和能的关系,建立“守恒”观点。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在物体经历的物理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只是物理过程不同,参与转化或转移的能量形式不同,但遵循相同的规律,即总能量是守恒的。例如,力学主要研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或机械能和摩擦热的转化;电学主要讨论机械能与电势能的转化或机械能与焦耳热的转化。
3.关注应用,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的学科。近几年理科综合试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科技发展动态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宇宙探测器、纳米技术、光纤通信、激光的应用等)。这就要求:①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②走出盲目追求热点材料的误区,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在这些涉及实际应用的习题训练中,培养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物理建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验的复习是冲剌阶段的又一个重点,应侧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2)系统归纳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例如,电阻的测量方法有:①伏安法;②半偏法;③替代法;④欧姆表。速度的测量方法有:①利用打点计时器;②利用平抛运动。
(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图象法。
(4)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思路。①设计原则:精确性、安全性、可操作性;
②设计思路:明确目的→确定原理→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实验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上,力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以电阻的测量为中心展开,当然,还要注意新教材新增实验,如电表改装、电阻的伏安特性等。
4.重视非重点知识,回归课本;重视综合模拟训练,回归试卷。
回归课本、回归试卷在冲刺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热、光、波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强化记忆和理解,通过分析试卷列出相关知识点的出错清单,查漏补缺,逐一解决。
(2)列出综合模拟试卷中典型错题的出错清单,查找错误率高的知识点出错原因,并有意识地加强同类问题的练习,掌握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3)重视解题的规范性,避免出现低级错误。物理计算题的规范表述包括:①指明研究对象;②情境分析、物理过程或状态分析,必要时画出辅助图;③根据物理规律列出方程(用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④代入数据计算,得出结果;⑤结果讨论。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