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浙江省第一次实行新课改高考。上周六上午,我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市教育局考试中心联合了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本土高校,在市实验中学广场校区举办了首场面对公众的新课改高考大型咨询活动,不少家长和考生冒雨赶到现场咨询。
根据记者整理记录,当天现场考生及家长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类院校新增的自选模块、如何填报志愿、复习策略等方面。为期半天的咨询活动结束后,本报教育专刊特别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市教育局考试中心相关专家,对广大考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梳理答疑。据悉,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印的《新课改高考方案解读》宣传小册子,近日也已分发到我市高三学生的手中。
“分三类”和“分四批”
的区别
问:今年高考将分类报考,录取批次上也把往年的第二批和第三批录取高校合并成了第二类,我们怎么来区分呢?
答:分类报考既考虑到对以往高校分批招生传统的延续,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无论是现行招生制度的“分四批”,还是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分三类”,全国重点大学、一般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分批总体上大致对应,这有利于考生发挥各自的特长,扩大了自主选择权。
往年招生时,第二批录取学校是一般高校的本科专业,按公办收费;第三批录取是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收费要高一些。今年,这两类学校都合并在第二类招生,家长可以在下发的《高校招生指南》中,明确知道每所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和学费信息。
问:我女儿今年想报考高职、高专,请问高考的难度是增加还是降低了?
答:今年高职、高专的考试科目为“3+技术”,与第一类和第二类院校相比,去掉了文综、理综和自选模块,增设了技术。这样的改革,目的是引导有应用技术潜质的学生加强技术课程的学习,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就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相信她会在新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选模块怎么操作
问:我想填报一类院校,听说今年报一类还加考一个模块,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答: 今年的新课改高考进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一类的考试科目在保持原有“3+X综合”组合基础上,增加自主选修模块(IB)的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自选模块考试内容,选自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的内容。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6题。这个考试旨在测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高考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调整,是为了体现高中新课改的选择性理念,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己学业专长的机会。同时,基于高中会考已对全体学生选修模块的学业情况作出评价,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提供给高校作录取时的参考,所以,第二、三类不考自选模块,有利于减轻大部分学生的负担。
边缘生如何填报志愿
问:今年考生填报志愿有3次机会,考生该如何把握?
答:今年各类文化科考试报名为3月,志愿填报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考生在报名时自主选择类别,考生只能参加已报考类别的录取。今年文化总分按三类组合分别计算:第一类为“3+X综合+自选模块 ”,满分为810分,第二类为“3+X综合”,满分为750分;第三类为“3+技术”,满分为550分。
志愿填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每位考生有3次填报机会,各批首轮填报和征求志愿均设5个平等志愿。将平等志愿由3个增设到5个,并分批填报,主要是有利于扩大考生的选择权,有利于考生认真慎重地填报每一批志愿。
问:我的孩子一模的考试成绩介于一类和二类之间,请问他应该如何填报考试类别?
答: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获得通用型知识的能力;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侧重测试实用技能。如果你的孩子目前的学业能力介于一类和二类之间,建议可同时兼报一类和二类。以此类推,如果考生的学业能力介于二类和三类之间,则可兼报二类和三类。 总之,考生要看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兼报类别,让自己更有底。
边缘生要准确定位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施雪云认为,新课改高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量力而考。
一些边缘生在复习策略上就应该有所准备。比如:报考第一类,兼报第二类的考生,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上一类高校比较有把握的学生,复习时就要关注自选模块内容的复习;另一种有希望争取上一类的同学,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还是要集中在“3+X(综合)”的复习上,60分的自选内容稍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准确定位,合理地分配时间,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做无用功。根据历年的情况,能够考上第一类高校的学生约为4万人左右,仅占每年在浙江高考录取新生的九分之一左右。因此,在36万的浙江考生中,选择“3+X+自选模块”、报考一类院校的学生只是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