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全国综合 - 正文
2011高考作文出现“网语” 要不要“格杀勿论”
来源:2exam.com 2011-6-21 9:55:11 【字体:小 大】

作文是否可以运用网络语言,近几年一直是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而又争议不断的热门话题。据《东方早报》报道,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向今年高考的考生发出提醒:“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

可是在5月12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介绍,2010年度最引起社会关注、流行范围最广、最具年度特色的热词恐怕就是“给力”一词。

国务院特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特级教师林泽龙近日向考生赠送“九字箴言”:使用网络语言一定要“看对象、看场合、讲分寸”。

林泽龙对考生如何处理是否使用网络语言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慎用,能不用就尽量不用。这是因为,规范的现代汉语有足够的表现力,足以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写出优秀的文章,而不必靠雕虫小技“出奇制胜”;网络语言的最大弊端就是不规范,尤其是大量的同音字、近音字、谐音字实际上就是错别字,千万不要因为追求语言的生动性、诙谐性而以牺牲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为代价。

二是少用。千万别自以为是“网坛高手”,好不容易逮着个大场合,好好“秀”一把“偶(我)”的网络绝技,于是大量堆砌、炫耀、卖弄,最终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三是巧用。即使使用网络语言,也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特别是一定要用大家都熟悉的、社会广泛认可的网络词语,千万别用过于冷僻甚至自己生造的网络词语,否则可能因阅卷老师反感而丢分。

有评论认为,高考语文考查的是汉语的规范使用,对于那些生编硬造、不符合现行语言规范的网络词语,理应明确拒绝。但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网络热词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所谓的网络词语和规范用语之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如果“一刀切”地对所有网络词语都“格杀勿论”,很可能会“误伤好词”。

比如“躲猫猫”、“打酱油”等网络词语,本身就是脱胎于现实当中的新闻事件,其形成过程和常用的成语典故有共通之处。只要用得合理不但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而且还会为文章增色。这些网络词语在使用时一般都加上引号,其实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如果高考中出现了这些词语,只因为在网上更流行就一概以错别字来对待,显然有矫枉过正之嫌。

在现代社会,网络和网络语言渐渐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面对网络词语,高考试卷和阅卷教师都不能“打酱油”置身事外。连一向严肃、在国内堪称权威的《人民日报》都可以与时俱进,思想活跃的高中毕业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词语却要“格杀勿论”,简直太不给力了!

将这篇文章一键分享到: Qzone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网易微博分享 分享到人人网 转贴到开心网 QQ书签 Google书签 Del.icio.us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