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专业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科专业介绍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2013-6-3 21:19:37

 
 哲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哲学基本理论素养,兼具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浓郁的法治文化精神,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政策研究以及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杰出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较系统掌握哲学专业理论知识,并熟悉法学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思维、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主要课程:逻辑导论、哲学导论、批判性思维、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价值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宗教学导论、美学原理、伦理学导论等专业必修课。中国哲学史原著研读、宋明理学专题、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美学思想史、现代新儒学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人生哲学、艺术哲学、中国哲学史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史原著研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佛学哲学等专业选修课。

就业方向:从事党政机关、教育、新闻及企事业管理等工作。


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面较宽,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胜任党政、教育、科研、及企事业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级微观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中级宏观经济学、线性代数、会计学、中国经济史、货币银行学(英语双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产业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等必修课程,以及西方经济史、区域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人口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产业政策研讨等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掌握系统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适宜从事党政、教育、科研及企事业管理工作。


经济学(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虚拟经济研究与金融务实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金融的理论与分析方法,了解专业前沿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动态,具备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较深入的学术研究能力;熟练掌握金融工具,能够进行较复杂的金融建模和定量计算;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研究和工作交流;熟悉金融相关法规,能把金融与法规相结合,能从事金融监管的理论和务实工作。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通过毕业论文,将准予毕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同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数学课程,考核合格,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中级)、货币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学和金融学课程;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等数学课程;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英语课程,C++语言计算机课程。在以上课程中,有大量课程用英语、汉语双语教学。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经济与金融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包括金融企业)从事经济与金融分析工作,在国内外有关研究部门从事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研究及其他与经济和金融有关的工作。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是我校品牌专业,是国家与北京市特色专业,办学水平全国领先。目前拥有5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专业拥有全国最大、实力最强、覆盖领域最为广泛的法学教育师资,设置了180余门法学专业本科课程,形成了国内最为齐整、精细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无数优秀学子竞相报考,培养出大量的杰出法学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以法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法学专业是学校的主要专业,该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60%左右。考生被我校法学专业录取后将随机分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职业人才。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原理、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概论、知识产权法等18门专业必修课程,以16门研讨课程、19门案例研习课程、15门实务课程、5门法律诊所课程以及100多门其他法学课程。

就业方向: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等实际工作,也可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等工作。


法学专业(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实行对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六年两阶段贯通培养模式,将基础学习阶段与应用学习阶段有机结合,突出了对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训练。

主要课程:基础学习阶段主要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原理、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概论、知识产权法、各种案例研习课程等32门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包括借鉴国外著名大学开展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开设的宪法案例研习等15门案例研习课、8门研讨课程以及78门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应用学习阶段主要课程包括专业实习、司法考试辅导、专业方向讲座等。

就业方向: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等实际工作,也可从事立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和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等工作。


法学专业(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2012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全国首批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我校决定开办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已与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签署协议,采取中外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学生在国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后,对于满足杜兰大学录取条件的,将赴杜兰大学攻读LL.M.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当是具有较高法律理论水准以及较强实务能力的人才,在精通中国法律特别是涉外法律的同时,对国外法律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成为能够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等全球化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原理、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学概论、知识产权法等专业必修课程,研讨课程、案例研习课程、实务课程、法律诊所课程以及国际法、比较法和外国法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强化外语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强化国际化学习,支持符合条件的学生赴国外院校访问游学、参与国际学科竞赛、赴国际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以及涉外机构进行专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国际组织、国际司法机关、外国和涉外律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国内司法机关、政府机关以及其他涉外机构。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本科生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较强的操作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能够应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国外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法律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经济社会学、社会统计学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国社会学史、西方社会思想史、专业外语、普通心理学、应用文化社会学、法律人类学、历史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劳动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社会学理论研讨课、中国社会研讨课、法律与社会研讨课等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社会工作能力较强,熟悉国际国内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网站等新闻媒体中从事社会评论、信息量化分析、策划及编辑等工作;在各类公司、企事业中从事人事、劳动福利、市场分析、公关策划、公共形象设计、文秘等工作;在工、青、妇等各种社会团体、各类科技园区、生活社区中从事各类社会工作的管理、咨询与服务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开办于2001年,是全国重点大学第二批开办的社会工作专业,现设于社会学院,设有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教研室。社会学院有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基础学科,保证社会工作专业足够的理论深度和广度。而我校法学背景让学生可以在司法社会工作领域获得独特的交叉优势。

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宽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社工价值和职业伦理的判断能力,掌握社会工作的通用工作技巧,通过实践学习,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培养方针,着力打造社会工作专业精品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高等数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导论、人类成长和社会环境、社会调查方法、质性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转型经济、中国人权问题、劳工问题、性别问题、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专题、整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伦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社会工作能力较强,在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会政策、司法矫正、残疾康复、家庭辅导、社会发展等领域从事社会问题分析、服务方案策划、社会工作干预、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分析等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和北京市特色专业,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门人才。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政治思维素质,了解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运作过程、治理方式。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并能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尤其是中外政治思想与文化的核心知识,具备良好的现代政治思想素质;了解中外政治制度及当代中国政府的运作过程及其治理方式,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法律,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熟练应用现代政治科学与行政学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政策分析、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管理学原理、政治学方法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外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学、中国农村政治分析、外国政治学名著选读(英语双语)、公共行政原理等必修课程,以及西方政治史、政治学定量研究方法、政治学案例分析、比较政治学案例分析、政治心理学、比较政党制度、台湾政治、信息社会与网络政治、当代外国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当代全球问题、宪政文本选读等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学生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后主要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督、宣传、外事、文秘等工作,亦可到公检法机关从事实际工作,还可从事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


国际政治专业

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理论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国际关系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外事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战略和政策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外事管理、信息搜集和涉外事务,并具有良好地从事国际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外事工作、政策咨询与战略分析、对外宣传与媒体传播、国家公务员职能部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主要课程:国际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组织、外交学、专业外语、当代全球问题、战后国际关系、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流派等必修课程,以及分裂国家统一方式案例分析、当代国际关系经典案例分析、当代中国外交决策案例分析、当代中日外交关系案例分析、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对策分析、外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对外关系与边疆问题、台湾政治、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英语双语)、国际关系学原著选读(英语双语)、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专题研究等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宏观分析判断能力,能够从事国际政治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胜任国家各级政策研究部门、宣传部门的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能够从事国家驻外和涉外机关处理和政务工作;能够在一切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形势分析、对策研究等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政治坚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进一步进取深造,也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上的相对优势。

主要课程: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史等课程,同时还要学习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课程。宽阔的知识面保证了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仅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还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专业特色:该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既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又有很强的社会工作能力。本专业学生要在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在对中国现代化历史和现实的学习中深刻理解中国的国情、社情、人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要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了解国际上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能够从学术上解析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具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能力;具备在现代国际交往意义上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有广泛的就业市场,可在党政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各种媒体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编辑、人事管理、秘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等。


侦查学专业(网络犯罪侦查方向)

培养目标: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以“专业共建协同创新”的思路和抓手,融合侦查学、法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凸显网络犯罪侦查的特色,培养既熟悉一般侦查业务,又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法学、网络犯罪侦查、电子证据司法检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专用两通”的国家急需的特色人才,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

主要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侦查学总论、法医学、经济犯罪侦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现场勘察学、讯问学、文书检验学、司法鉴定学等专业必修课;侦查逻辑、侦查谋略、网络跨国犯罪与侦查写作、信息安全概论、网络攻防技术与识别、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电子证据鉴定、经济学基础知识与经济犯罪、司法会计鉴定、司法精神病学、视听资料鉴定等选修课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法学理论扎实、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反应敏捷,毕业后主要在公安、检查、国家安全、军队保卫、海关以及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监察、审计等部门从事侦查、稽查、刑事执法工作,以及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素质和法学素养、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具备发展潜力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团体以及基层社会(区)工作部门等需要的通用型优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运用一门外语;具备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西文论史等专业必修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音研究、文字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研究、楚辞研究、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作品专论、戏剧研究与实践、文学创作与实践、文学与法律、修辞学、大众文化、文学批评、鲁迅研究、小说艺术研究等专业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是设立此专业的就业保障。目前,文化事业及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机构、社会团体等均可从事各项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懂法律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具有较强开拓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英语人才。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还可以依托我校法科背景,选修法学专业课程,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最终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和法律复合型人才。并使其能够胜任外语和法律方面的教育、研究、翻译、管理、对外事务等领域的工作。同时可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达到能阅读一般专业书刊的水平,具有较好的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法律英语、英语阅读、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英文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和文体学、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第二外语(法、德、日、俄)以及其它选修课程。

英语专业教学贯彻《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四年制)教学大纲》,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专业特色:注重英语与法律的结合教育,法律英语课程仅在我院及全国其他几所高校开设。

选择修读双专业学位的英语专业的学生(第二专业应为法学)在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本科专业的学位后,学校对其综合考核并择优选拔10名学生,进入比较法学研究院(原中德法学院、中美法学院),学习2年,完成学业,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法律和经济知识,能从事公、检、法、司、海关等国家机关的涉外法律工作,及涉外律师、公证员、国外法律资料的翻译研究以及英语教学等工作。


德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德语基本功,又懂法律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具有较强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德语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具有系统的德语语言文学知识;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实际运用能力及法律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能够胜任外语和法律方面的教育、研究、翻译、管理、对外事务等领域的工作;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达到能阅读一般专业书刊的水平。

主要课程:综合德语、德语听力、德语阅读、德语口语、德语视听说、初级德语写作、高级德语写作、德汉笔译、汉德笔译、高级德语、第二外语等必修课程,以及德语学习方法与技能、语音学、语言学概论、德语国家概况、德语修辞与文体学、德语词汇学、语用学、德国文学史及作品欣赏、口译、德国行政法概论、德国民法概论、德国刑法概论、德国法制史等课程。

专业特色:选择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德语专业的学生(第二专业应为法学)在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本科专业的学位后,学校对其综合考核并择优选拔10名学生,进入比较法学研究院(原中德法学院、中美法学院),学习2年,完成学业,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具有扎实的德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法律和经济知识,能从事公、检、法、司、海关等国家机关的涉外法律工作、涉外律师、公证员、国外法律资料的翻译研究以及德语教学等工作。


新闻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学生应具有较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以及较丰富的法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坚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和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媒介制作等相关技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操守,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具有从事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主要课程:新闻理论、新闻媒介管理、传播学概论、新闻伦理学、媒介技术、新闻信息处理方法、新闻伦理学等专业必修课;媒介营运案例分析、新闻伦理案例分析、现代沟通艺术、媒介批评、新闻舆论学专题研究、新闻侵权专题研究、媒体融合技术、广告策划与文案、法治新闻报道、文体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法实务、媒介经济前沿问题研讨、文化产业前沿问题研讨等专业选修课。

就业方向: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渠道,主要就业方向是新闻媒体、文化宣传、出版发行、司法机关、行政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主要从事法制新闻、宣传和管理等工作。


应用心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具有必需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学基本实验设计和调查方法;同时具备心理学服务的实际操作技术;能够胜任罪犯心理咨询、警察心理保健、被害人心理康复、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精确缜密的科学思维,具备开展心理学实验,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广博的人文视野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心系人文关怀,能够正确领会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以此为指导正确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熟悉各类主要法律活动过程,能够应用心理学专业优势为法学理论的进步完善建言献策,为司法实务工作服务;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熟练应用计算机,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和必要的知识储备。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生理学、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程;越轨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咨询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研讨课、犯罪心理学研讨课、心理咨询与治疗研讨课等选修课。

就业方向:在高等院校及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精神科学、社会工作等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政府部门、公检法司各部门、大中小学校、社区等从事心理测量、咨询辅导与思想教育等工作;在企事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分析、广告策划等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熟悉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现代经营等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法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知识面宽、全面发展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人才,胜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策划、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应掌握现代经济理论、现代管理办法、市场营销、经营策划、经营法规、组织人事、财务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具有较敏锐的经营意识、较好的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原理、现代企业学、市场营销管理、国际市场营销、企业营销策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数学等必修课程,以及西方管理思想史、西方经济思想史、财政学、财务会计、货币银行学、证券市场概论、市场营销调研、商务谈判、销售学、组织行为学、商业规划专题、客户关系管理、商业伦理学、电子商务、专业外语、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学、商品流通案例分析等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工商管理知识扎实、法学知识丰富、实际工作能力强,毕业后适宜在各类工商企业、经济组织、经济管理部门、管理咨询机构、政府机关做经营管理工作或经营管理顾问,也可到相应的教学、科研机构工作。


国际商务专业

国际商务专业是我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一个法商结合的复合型管理类本科专业。本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即“法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和国际商法基础;通晓国际法规、国际惯例及与业务有关的WTO规则;并能熟练地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法商结合的、实践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胜任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涉外律师事务所、外资企业、政府机构等部门的实际商务业务、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法律咨询及政策研究工作。

本专业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国际市场营销的本领;能运用计量、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贸易政策和发展动态;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发展动态;能够熟练地掌握商务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经济分析工具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现代企业学、线性代数、市场营销管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国际经济学、财务管理、货币银行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听力(英语)、实用英语口语、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世界经济概论、金融市场学等必修课程;以及西方经济思想史、国际商务英语、商务沟通、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法、外贸管理法、国际税法、财税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结算、国际技术转让法、商业伦理学、海商法、审计学与审计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WTO专题、证券市场概论等选修课程。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商务人才,本专业多门课程用英语讲授。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具有法商结合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扎实,并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用外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适于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商务代表、国际商务师及国际化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或者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以及国际化商务活动策划的综合性高级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需求,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能够胜任在各级国家机关、公共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在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中国政府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政府目前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和法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行政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高等数学、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组织理论、管理心理学、比较公共行政学、领导学、政策科学、公务员制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必修课程,以及现代调查理论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测评、生态与环境保护、公共危机管理、社区治理、电子政务、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市政学、中国现行政策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前沿研究、地方治理专题研学等选修课程。

就业方向:学生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后适宜在各级党政机关做公务员,亦可到各级公检法机关作实际工作,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培养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应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基本知识,把握公共部门管理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工作方法、价值伦理和法律规范。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导论、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高等数学、公共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保障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等专业必修课;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宪政原理、现代管理方法、人员素质测评、运筹学、现代调查理论与方法、市政学、公务员制度、公共风险管理、社区治理、电子政务、劳动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等专业选修课。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掌握系统扎实的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党政、教育、科研及企事业管理工作。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