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从稳定中看微调 在选择中求高效
【解读老师】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经志俊(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
一、主要变化及意义江苏省2016年高考说明(化学科)整体稳定,局部微调。命题指导思想略有变动,将命题原则归入首段,再从命题理念、命题内容和命题特色三点进行阐述,整合后编写脉络更加清晰,有利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把握。考试内容及要求有10处内容进行了微调,让要求更明确、文字更精炼、文本更规范、示例更典型,其中3处变化值得一线教师在备考复习中重点关注。1. p30,对于技能要求层次中“综合应用”表述的调整,表明今后可能会更加注重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区分学生学科能力的高低。2. p3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⑧中用“理解物质的量”替换“理解摩尔(mol)”。决不能简单理解为对摩尔(mol)不作要求,“理解物质的量”这一要求中自然包含对其单位“摩尔(mol)”的理解。3. p36,典型题示例中用2015年高考试卷的第3题替换了2014年高考试卷第6题(围绕NA计算与判断),提示“围绕NA计算与判断”的考查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二、复习建议
鉴于江苏高考化学命题的稳定性和等级评价的特点,基于减轻备考负担,提升复习效率的宗旨,提出以下四点复习建议。1.依据学情明确目标依据学生基础明确备考目标,制定备考策略。以冲A为目标,需全面夯实必备知识,不留知识盲点,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不留能力死角;以达B为目标,应对照测试重点梳理知识,不求面面俱到,针对测试热点强化训练,不必分分计较。2.依据考点精减知识在“研读测试说明”、“剖析真题考点”及“分层定位目标”的基础上,合理精减知识点,降低信息储存的容量,减少信息提取的干扰。在“凸显逻辑联系”、“突出转化关系”、“彰显归纳比较”和“强化方法指导”的原则下,通过“图片化”、“网络化”、“表格化”和“案例化”等形式高度整合知识点,提升知识内化效果,拓展能力提升空间。3.依据题型优化策略按题型划分复习专题,整合复习内容。通过“梳理考试热点”、“夯实必备基础”、“建构思维模型”、“剖析测试真题”、“仿真变式训练”、“典型错误归因”等环节聚焦必备知识、建构解题模型、提升思维水平,规范表达要求。4.依据进度仿真训练加强试题研究,精心筛选试题,摒弃偏离现行风格的陈题,删减超出江苏要求的考点。一轮复习重组高考真题中的热点素材进行针对训练,二轮复习针对题型进行仿真过关训练。力求知识训练不超“纲”,能力训练不超“标”。
【生物】《关注《考试说明》变与不变 明确复习备考思路》
【解读老师】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吴红漫(中学正高级教师)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测试(选修学科)说明中,将考试内容的等级要求作了5点重要的调整,并在典型题示例中更新了6道例题。应对这些重要的变化,考生首先要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及要求,并在体验解答典型题示例过程中,领悟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感受生物学科高考试题的风格,从而确定科学而高效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考试说明》中“不变”与“变”的意义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是“稳中有变”,在4个大方面保持了稳定性。
首先是命题指导思想不变,与现行的课程标准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其次是考查等级的具体含义不变,让考生对每个知识和各种能力的考查要求明确知晓,并能分辨伯仲;三是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不变,试卷形式与结构的合理性在2014年、2015年的高考中已得到检验,并继续延用,其中,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和试题难度的合理设置,更保证了试卷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四是典型题示例中的例题类型和数量不变,给考生展示了不同情境呈现方式、不同设问风格、不同难度层次的试题和解析,为考生审题、析题和答题提供范例。
《考试说明》中显著变化之一是5个知识内容的等级要求的升降,其中“光合作用及其对它的认识过程”由C级降为B级,“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生态系统的结构”、“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均由A级升为B级。不难看出,今年的等级要求总体是升高了,试题将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的考查,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更加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考试说明》中显著变化之二是典型题示例的更新,其中单项选择题2题,多项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2题。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更换的试题中有1题是考查动物生理学功能,有3题是教材中的实验,有2题是实验综合题;从难度上看,将1条中等难度题换成了难题,使选择题“易、中:难”之比由“4:9:3”变为“4:8:4”。这样的调整对考生可能是一条重要信息,未来的命题可能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二、《考试说明》中“变”与“不变”的启示“变”是对“不变”的命题思想、风格、特点和要求等的进一步说明与补充,目的是启发和引导考生理解高考要求,有效备考。建议首先要梳理考点,突出对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复习,应特别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适当兼顾覆盖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二是活用教材,分析与归纳教材中基本概念、图形表格图像坐标曲线类、科学史类、反应式和表达式类、与健康有关的问题、特殊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等,保证基础扎实,拿足基本分;三是高度重视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重视实验方案设计,在动手实验中熟悉实验取材、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技术,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特别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和生物学科思想的应用,提升实验设计能力和题干分析能力;四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应用。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应特别关注多种生物学原理和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样的有效备考,迎接高考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