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江苏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江苏高考考生人数减少了2.3万人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3-6-5 7:27:05
中国江苏网6月4日讯(记者袁涛)记者今晚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江苏共有45.1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分布在全省13个考区289个考点15245个考场,较2012年的47.4万人减少了2.3万人,减幅为5.2%。目前,高考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从报考生源看,应届高中生仍是报考的主力军。应届生占报考总数的90%,往届生和社会考生比例已减少至10%左右;从报考类别来看,生源结构与计划结构更加匹配。文科类11.5万人,理科类24.6万人,艺术类7.7万人(含兼报生),体育类9473人(含体育兼报文科类3219人,体育兼报理科类4807人)。与2012年相比,文科考生下降2.6%,理科考生上升0.9%,艺术考生上升1.4%,体育考生略有上升,总体生源结构保持平衡,与计划结构更加匹配;从考生的选修科目来看,物理化学和历史政治组合仍是首选。

  视频监控试卷运转全程

  今年高考试卷从保密印刷厂到各个考点的运转流程全面实施视频监控,试卷在考点和考试期间的运转全部使用标准化考点监控系统,试卷在各保密室实行24小时值班和6小时回放制度,切实做到监控无死角,确保安全保密万无一失。

  此外,省教育考试院还进一步优化完善标准化考点效用。各地对摄像头高度、覆盖面积等问题根据要求进行了重新调整,并改造了校园网络、微机室、广播设施,使视频传输线路更加合理。

  提醒:语文、外语科目外,其他科目提前25分钟进场

  与往年相比,今年除语文、外语科目考试进场时间仍为考前30分钟外,其他科目考生进考场时间从以往的“提前20分钟”调整到“提前25分钟”,以进一步加强金属探测器的使用,也给考生更多的调整时间。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由于考场会使用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检查,考生不要随身携带金属物品,尽量不要穿戴含有金属饰物的服饰,这样可以节省检查时间。同时,考生亦不能佩戴手表参加考试,否则将按照违规处理。考场里设置了电波钟,为考生作答提供时间参考。

  全省已处理124位高招各类考试违纪作弊人员

  记者了解到,2012年高考结束后,江苏按照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高考中违纪、作弊的31名考生进行了相应处理。在2013年已经结束的普通高校招生各类考试中,已经对124名违纪、作弊考生进行了相应处理,其中,高职院校单独招生4人,美术专业省统考1人,音乐专业省统考1人,艺术类校考109人,体育专业省统考9人,所有作弊考生,均按照相应条款,取消了高考报名的各阶段、各科考试成绩。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只要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设备的,如手机等,无论是否使用,一旦开考,一律按照作弊处理,取消高考报名的各阶段、各科考试成绩。对组织团伙作弊,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或者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等严重作弊行为,除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外,还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高考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违规考生的基本信息、违规事实等信息,都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和用人部门查询。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高考诈骗事件比往年有所上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升学心切的心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诈骗:一是声称可以搞到高考试题和答案;二是能提供“高科技、高性能、不会被发现”的作弊器材;三是许诺代考、替考。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切莫轻信谣言。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