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记者 王静 袁涛 郭蓓) 今天中午12:00,高考语文考试宣告结束,作为高考的“临门第一脚”,考生们感觉如何?题目偏难还是易?今年的作文题出得如何,要怎样入手?本网记者第一时间对考生进行了采访,并约请原江苏高考语文总复查组副组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进行了点评。
考生:“总体较易”阅读理解稍难 表格题显另类
考题总体较易还有“送分"题
上午十一点左右,南京一中考点就有考生表情轻松地走出考场。11:30,理科生语文考试结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考生感觉今年的高考题目比较常规,难度与模拟考试差不多。
据考生回忆,今年诗词理解的题目比较简单。南京一中的刘同学介绍说:“主要讲述诗人被贬的抑郁心境等等。”据另一名考生介绍,古文题目考的是《三国志》里的内容。
11点30分,就读于田家炳高级中学的余同学自信地走出考场。“我觉得比平时的模拟考简单。”余同学告诉记者,试卷中考到的课外阅读题目基本上都能看得懂,当然做得也不错。
同样感觉语文考卷较简单的还有来自南大附中的孙同学。“默写题目感觉都是送分题,考到了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老子》里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还有《琵琶行》和《逍遥游》,都在预料之中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考生语文科目很自信,都认为试题比较简单。
阅读理解稍难表格题有点另类
虽然很多考生表示,今年的考题并不难,但仍有部分考生被语文“难”住了。考试结束后,在金陵中学考点,一位考生急冲冲走出考场,记者试图上前采访,却被他一口回绝,“我用人格担保题目蛮难的。”他边走边丢下这句有些调侃的话。
一些认为“难”的考生表示,今年的阅读理解并不容易。根据考生回忆,今年语文卷的阅读理解部分给出的材料分别是老舍的一篇文章和一篇议论文《论民主》,多位考生表示,题目“不大好入手。”
但也有同学表示阅读题目并不难做。孙同学就透露说,大题中的阅读题目和平时考试也没有太大区别。“现代文的第一题就是老舍的作品,北京腔很浓,比较有意思。”
据一些考生介绍,今年考试中比较另类的题目是一道表格综合题。南京一中女生刘同学回忆说:“就一个表格,表格里一堆数字,然后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一个总结。”就读于田家炳高级中学的余同学也对这道题感到一些遗憾:“可能那道表格的综合题答得不太好。”余同学说。
据考生回忆,表格题的大致内容是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代表作的数量,让同学从作家逐渐成熟的角度来写一个总结。很多同学说,这题在考察他们解读图表的能力。
作文题只有材料没有主题
每年高考首日,语文考卷中的作文题目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年也不例外。
“作文给了一段材料,结合材料,自拟主题。”理科生余同学结束考试后,向记者透露了今年的作文考题。据他介绍,作文题材料给的是: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就离开了。过了几天,他们回到原地,却发现蝴蝶飞去了更深更黑的地方。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写作,诗歌除外。这个材料作文也得到了几位考生的证实。
南大附中的孙同学根据所给材料写了一篇题为《适宜的环境》的议论文,“材料中提到的蝴蝶找到了更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联系实际,就想到了环保问题,还有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到彼此不去互相打扰,只是欣赏就行了。”
名师喻旭初:材料作文题可自由联想或存曲解风险
喻旭初(资料图)
今天下午,本网记者就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约请了原江苏高考语文总复查组副组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进行点评。
喻旭初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形式进行了突破,将考了八年的“提示语+题目”的作文形式改成了材料作文。对于考题本身,他表示,今年材料作文题给予考生广泛的联想空间和自由发挥的天地,引导考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这个角度上说,今年的高考命题是成功的。
喻旭初表示,考材料作文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防止压题猜题,再就是可以减少套作仿作。不过,喻老师也同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有些考生可能没有看懂材料的含义而进行不恰当的联想,有走题的可能性,这也正是出材料作文题的风险所在。”
从今年的材料作文题中,喻老师也总结了对中学日常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即:既要教会学生看懂材料含义,更好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还要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从这一点上说,喻旭初坦言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