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江苏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扬州近10年来高考状元的情况分析

来源:扬州网 2013-7-4 9:55:09

    扬州网讯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新鲜出炉,报告对1952-2012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结合这个报告,本报也对扬州近10年来“高考状元”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分析。

    关键词:状元性别

    扬州近4年文科状元全女娃

    “阴盛阳衰”趋势明显

    【报告内容】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明显,女状元比例高达51.84%。“半边天”的高考成就令人刮目相看。统计发现,女状元有522人,占总数的51.84%;男状元有485人,占总数的48.16%。其中,女状元从2000年最低的40.00%上升到2007年最高的62.79%,上升势头迅猛,男状元比例则从2007年的60.00%下降至2012年的49.38%,跌幅明显。

    从扬州情况看,在2010年以前,高考状元男生占了多数。但其后,“阴盛阳衰”现象开始明显。记者统计发现,自2010年以来,扬州连续4年的文科高考状元,都是女孩。尤其是在2010年,当年不但文科状元是女孩,而且4名并列第一的理科状元中,有3名也是女的。

    关键词:就读高校

    8成状元被清华北大录取

    近年来这个趋势稍有改变

    【报告内容】恢复高考36年来,中国六星级和五星级大学最受高考状元青睐,8成状元扎堆就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高额奖学金成高校争夺状元“杀手锏”,港台高校未对北大清华构成实质性威胁。结果显示,1977-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696人;清华大学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的状元有520人。复旦大学有50人,位居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49人,列第四;香港大学有42人,居第五。清华大学录取的高考理科状元全国最多,高考文科状元仍然被北京大学等垄断。

    从扬州情况看,记者发现,最近10年来,扬州高考状元确实普遍都是被清华北大录取,可占8成左右。不过,近年来,这个垄断趋势似乎有一些改变,比如2011年文科状元姚远被厦门大学录取;2012年理科状元张启鹏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2012年文科状元蔡婉婧最后则是被香港大学录取。

    关键词:所选专业

    扬州状元仍更偏好理工专业

    多以工程系、计算机系等为主

    【报告内容】近十年来,高考状元追捧“赚钱专业”,经管专业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已成高考文理科状元首选,农学等冷门专业至今无状元问津。从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就读学科专业分布来看,选择就读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522人,雄居各学科门类首位,占总数的37.85%;其次是工学有324名状元,居第二,占总数的23.50%;理学有221人,居第三,占总数的16.03%;法学有110人,列第四;文学有84人,居第五。

    从扬州情况看,这个现象似乎并不明显。从记者掌握的情况看,扬州的状元们似乎仍更偏爱理工科专业。比如,考进清华大学的状元,多以就读工程系、计算机系等专业为主。当然,选择经管方面专业的也有,比如2012年文科状元蔡婉婧,就读的就是香港大学商科的会计学专业。

    关键词:就读中学

    扬州半数状元出自扬中

    出状元成顶尖中学标志

    【报告内容】能否培养出高考状元也成为检验一所中学办学水平和是否顶尖中学的重要指标。高考状元就是一所中学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的多与少对中学争夺优秀生源、赢得教育主管部门肯定和社会认可、提升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事关名牌中学的“生死荣辱”。

    从扬州情况看,“名校”效应非常明显。从最近10年情况来看,扬州中学是出状元最多的中学,占了状元总量的一半左右。

    观点

    高考状元有“偶然性”

    今年全国各地高考状元“出炉”后,一些“状元只靠玩就能上大学”“状元是靠天赋成才的”等类似言论甚嚣尘上,这让不少平时学习踏踏实实,最后却无缘状元的网友大呼“情何以堪”。状元真的只是“玩出来的”?有个人努力因素吗?记者采访了邗江中学2008届高考状元郭星雨的班主任刘金翠老师。

    “高考状元是偶然的,高分才是必然。其实,高考仅仅是一次胜利而已,并不能代表高考状元一生的成就。”刘金翠老师表示,人们对于高考状元似乎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事实上高考只是考查了考生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智商因素。但进入职场,进入社会以后,所凭借的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毅力、情商等因素。”

    刘金翠表示,相对于偶然获得的状元,必然获得高分的学生更加值得学习,“其实,高考高分学生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特质:一是学习习惯好,学习上稳扎稳打,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学得灵活高效,避免题海战术;二是知识面宽,各个学科全面发展均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条理,而不是被学习牵着鼻子走;三是有良好的考试心理,暂时的考试失误能很快调整过来,不会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临场发挥失常。”

    盘点

    扬州高考状元之“最”

    1981年的状元跻身华尔街精英榜

    ■最有名

    跻身华尔街精英榜

    江平,45岁,他是首位在华尔街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的“百位顶尖交易者”中出现的华裔。在众多光环之下,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光环:1981年扬州地区高考状元。1978年,不到13岁的他来到扬州中学住校读高中。3年后,他以1981年扬州地区高考状元身份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读书。 

    江平在写给扬州中学的一封题为《三度春秋 一生感动》的信里说:进校时,他的数学水平只算中等,在选拔测试中,他的成绩不到70分,落到了学校的选拔标准之外,进不了数学兴趣小组。但其数学老师周老师仔细分析答卷后,觉得他的基础比较扎实,只是缺乏一些解题技巧,破例把他吸收进了数学兴趣小组。

    由此开始,高效率的训练最终使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他在大学里很早就能自学完成微积分、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复变函数、数理方程等课程,后来不管从事量子化学研究,还是构建金融衍生物模型,数学一直是他的强项。 

    作为一个掌控十几亿元投资的基金经理,江平每天工作相当紧张。他每天早晨4时前起床,然后打电话了解全球市场动态,他说自己“每天只睡四个半小时,但精力充沛”。 

    ■最激烈

    那一年出了五名状元

    2010年,我市高考出了5个最高分,4个理科并列最高分同出自扬中,分别是曹露、蒋月、高俊培、戴敏,都是420分,文科最高分403分,叫张雪晶,出自宝应翔宇。尽管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高考胜出贵在有良好心态。

    “其实,我平时在班上也就是前十名,这次算是发挥得不错吧。”曹露说,发挥得好的最大原因是心态好,爸爸妈妈给的压力小,一句话,就是以轻松的心态去应考。

    “最终能够在高考中胜出,可能还是因为数学是强项。”戴敏坦言,平时她的成绩在班上只是属于中上等。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数学是强项,显得有些“特别”,在数学全省几乎一片喊难声中,这个在班上年龄第二小的姑娘,竟然考出了数学基础题150分,附加题33分合计183分的高分,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学好数学有何独家秘诀?戴敏说,她从没学过奥数,平时做数学题目也不是题海战术。“我一般就做点基础题,因为平时错的都是基础题,如果题目难,大家都难,没必要太钻牛角尖,相反,打好基础就很重要。”

    ■最神秘

    2009年未公布高考状元

    “怎么只有成绩而没有名次?”2009年,很多考生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的网站查询高考成绩时,却发现电脑上只显示了各科成绩以及总分,在“位次”那一栏注的是“全省前100名”,而没有具体名次。 

    原来,这一年,江苏省教育部门有特别规定,不许“炒作”状元。不知道排名,也就找不到“状元”。因此这一年的状元,也是最“神秘”的。

    ■最特别

    父子俩先后成状元

    最特别的状元,莫过于张凯和张继哲父子俩。张凯是1979年扬州市区的高考“状元”,进入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他的儿子张继哲是2007年扬州市高考“状元”,进入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父子二人,相隔28年,先后成为高考“状元”,算是一段佳话。

    对于“高考状元”这一荣誉,张凯认为“偶然因素居多”,因为不管是高考,还是其他考试,排在前面几名的,大家在水平上相差无几,没有明显的层次等级之分。而最终决定名次的,就是诸如临场发挥、有无遇过类似题目等偶然因素。在谈到孩子的教育上,张凯表示,学习很少过问,也就是“营造了一个好的大环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高考状元未来发展,张凯表示,他当年的同学、好友里,不少都是各地的高考“状元”。这些人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已不足一成。更多的都是另有所好,或进入国家机关,踏上从政之路,或以技术进入企业,而后做起了经营管理。人生丰富多样,不一而同。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