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考理科“状元”
陈美蓉:假期打工体验生活
记者联系陈美蓉时,是她妈妈接的电话。她告诉记者,陈美蓉为了体验生活去打工了。
随后,记者在延吉某饭馆,看到了陈美蓉。虽然凌晨2时多知道了成绩,一晚上都没睡好,但下午,陈美蓉还是精神百倍地去打工了。对于673分的成绩,她很满意,“跟预想的差不多,感觉自己发挥挺好。”平时,陈美蓉最好的成绩是全学年第二,没想到第一次考第一还成了“状元”。
陈美蓉是汉族,但从幼儿园时就被父母送进朝鲜语班。直到高中,她都在朝鲜族学校上学,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朝鲜语,各科成绩还很拔尖。对此,陈美蓉说,刚开始时,很不适应,但现在很感谢父母,对朝鲜族文化也深有感触。
高考结束后,陈美蓉并没有天天盼成绩,而是收拾心情,为自己选择一个特别的假期生活。她说,自己喜欢有事干,说服了起初并不支持的父母,找了份零工,不为挣钱,只为体验生活。
对于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她笑着对记者说:“这是秘密,自己心里有一个特别向往的专业,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再说。”但无论选择什么,相信她的大学生活必将是丰富多彩的。

朝考文科“状元”
崔贤珍:选择国际金融专业挑战自己
6月22日,我州朝考文科状元崔贤珍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应邀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状元夏令营活动。
662分,这是崔贤珍的高考成绩。这是她正常发挥的水平,在以往的6次模拟考试中,她曾4次获全学年第一。她并不偏科,语文、英语、数学均在130分以上,被公认为难度很高的数学考试,她也考出133分的高分。她说,学数学要牢牢掌握教科书,难点是在基础之上的拓展。虽然英语也考出了131分的高分,但她还是不太满意,觉得比平时考得低了。
崔贤珍最想去的是清华大学,专业是国际金融专业,这对她来说,是一件特别有挑战性的事情。她说,高中三年把大部分时间利用在了学习上,有太多的事想去做,特别是投资、理财方面,她很感兴趣。她还特别向往大学的社团活动,一定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活动。到了大学,她还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好——画漫画。
眼下,她还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任务,就是在夏令营活动结束后,她要进行一个紧急的减肥计划,到了高三后,没时间运动,饮食方面也不节制,体重长了不少,一定要速速瘦身,漂漂亮亮地走进大学校园。

汉考文科“状元”
郑香怡:留学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青春靓丽,这是郑香怡给人的第一印象。“挺意外的,从没考过第一。”谈到高考成绩,她很淡定。
郑香怡说,选择文科是因为对自己而言,文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无论怎样发挥,首先还是要回归课本、掌握基础,她从不搞题海战术,从不学到三更半夜,平时也不太在乎名次,学习之余还踊跃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就是保持着这样一颗平常心,郑香怡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在各科成绩中,英语成绩最为突出,考了144分,这在全州也是最好的成绩,令许多考生羡慕不已。对此,郑香怡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她说,这都得益于曾陪同妈妈赴美一年。郑香怡的母亲是延边大学教师,2007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当时十五六岁的郑香怡就陪同妈妈一同赴美,在一所公立高中念了一年书,当时就奠定了坚实的英语基础。回想起当时,郑香怡说,经过两三个月的煎熬,她终于适应了那里的学习,也是那个时候,培养了良好的英语语感,加之平时常看美剧,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了。
“以前想去复旦大学,现在看会选择更高一些的学府了!”郑香怡说,无论哪所学府,她都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专业,到了大学,还是会以学习为重,课余时间会经常参与她特别向往的大学社团活动。

汉考理科“状元”
宋志达:想研究新款车型
6月21日凌晨1时许,延边二中考生宋志达兴奋得睡不着觉,高考成绩出炉了,681分,这个分数是全州汉考理科的最高成绩。
“成绩高了,出乎意料,平时模拟考试最高打了678分。”宋志达笑着说。今年高考,同学普遍反映数学题很难,但宋志达却考出了140分的高分。他总结说,数学题注重方法,平时要注重积累,把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一攻破,一道题可能有四种解法,可自己只知道两种的话,就可能会浪费时间。还有就是要舍得放弃,数学题往往在填空选择题上出难题,比如这次高考,第四个填空题,他思考了一分半钟,仍然没有结果,索性放弃了,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攻破后面高分值的大题。
宋志达很健谈,他说学习好要归功于老师和家长的启迪。自己好胜心强,就会感到压力大,老师和父母常常为他解压,做心理疏导。比如每次模拟考试后,一家三口就会坐在一起,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把各自的想法都说出来,自己日后就可以扬长避短。
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宋志达说,这又是一个磨砺的过程,希望尽快适应那里的学习、生活。他最想去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因为那里的电子汽车专业很有名。他说,电子汽车需要创新,希望研究出一款新型节能减排车型,回报社会,回报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