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喻为“小高考”的全国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工作陆续开始,这场“掐尖”战让首府重点高中内学习好的学生逐渐开始不淡定。面对高考降分录取的诱惑,考生和家长都希望能以此助高考一臂之力,然而结果真的能如此么?专家认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不能盲目跟风。
多一种方法就要尽全力
19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网上报名正式启动。之前,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打开自主招生网络报名通道。从10月份就有学校开始自主招生报名了,今年高校的自主招生比往年来得更早。
市一中、市八中、兵团二中等首府重点中学的高三优秀学生也开始为之行动起来,准备材料、报名、复习考试。
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有笔试、面试两部分,高校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改变考生一考定终身的状态。一旦报考的学生通过了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高考时报考该校,录取可享受5分至60分的加分。有个别学校优惠到一批次本科分数线,并在挑选专业上有优先权。
市民朱明敏的女儿被学校推荐参加浙江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她说,能多一个上好大学的希望,就一定让孩子参加考试,不浪费每个机会。
学生对于自主招生这根橄榄枝,也表现得很积极,考生王萌就希望能通过自主招生来给高考加分。她现在准备参加“卓越联盟”的考试,每天除了应付高考复习外,还要看大量的资料。王萌承认准备自主招生占用了她不少高考时间,但自己会坚持,毕竟有希望。
别为了自主“加分”耽误高考
在采访中,想通过自主招生攀上名校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大家都抱着多一个考试,多一个希望的态度,包括学生也这么认为。但自主招生考试到底是什么?要选拔什么样的考生?被选拔上的考生素质又是如何?
对于这些具体问题,记者在采访了20名高三学生家长后,没有一名家长能说得很清楚。大家普遍认为,自主招生考试是一个与高校提前搭线的机会,只要条件符合,就要报名参加。
市八中教务处主任李昌成却认为没有那么乐观:“2012年我们学校近50%高三毕业生报考自主招生,最终通过了27人,最好的是北大。获得加分但实际用上加分的考生几乎为零。”
李昌成解释说,本身自主招生就不好考,冲击更高一层的高校会很难,考上相对低一些的学校,考生在高考后又未必会填报那所学校的志愿。真正用上自主招生的学生每年人数都非常少。
市一中是新疆每年自主招生成功人数最多的学校,去年,全校700名高三学生,300名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最终100名学生用上了自主招生名额。
自主招考要提前两年准备
据了解,自主招生的考题跟高考、竞赛的方向和出题思路完全不一样。比高考难,但又要比竞赛更灵活。市一中校长助理尹奇说,虽然高校对参加自主招生学生条件放得很宽,但从几年经验来看,通过考试的学生只有少数,多数都是“陪练”。
尹奇说,能通过考试的学生,除了学业特别优秀外,面试表现也特别全面,一般要提前两年准备。面试都是由高校教授来组织,问题不都是高中课本中的内容,涉及时事政治、国际形势、社会热点等多方面。
除优秀的学生,能通过自主招生的还有偏才。2010年,还在上高二的乌鲁木齐一中学生阿拉法特·居来提因为在计算机领域顶级赛事上的出色表现,被复旦大学录取。(陈彦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