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ABCD)
A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7、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ABC)
A台湾被日本侵占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28.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政府组织案,国民大全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五项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建立的政治体制相当于英国、法国的议会制和内阁制,不是新民主义性质的而且国民党在政府中占着明显的优势。对政协的上述协议,共产党赞同并决心严格履行,这是因为它有利于:(ABD)
A.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B.打破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局面
C.改变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D.保障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29.1976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AC)
A.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来
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来
C.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思想科学体系区分开来
D.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思想贡献区分开来
30.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教育和自觉的修养所形成稳定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践履的结果,集中现了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ABD)
A.在实践活动锤炼而成的特殊品质
B.在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行为稳定倾向
C.偶然的、短暂道德行为现象
D.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综合体现
31.1763年,老威廉·皮特在《轮英国人个居家安全的权利》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他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权威。屋子可很破旧,屋顶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嗯能够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AC)
A.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B.权力决定权利
C.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D.权力优先于权利
3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这两个纪念日(ABCD)
A.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
B.是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付出巨大牺牲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与缅怀
C.彰显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作用
D.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
33.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开创性的历史盛会,硕果累累,其中,《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尤为引人注目。该《宣言》通过的意义在于,各成员国(ABD)
A.加强了涉腐、涉案赃款跨境流动的信息共享
B.将形成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的网络
C.杜绝了跨国腐败行为的发生
D.达成了就追逃、追赃开展执法合作的重要共识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完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20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
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30亿人,普及率达到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地拉近了距离。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
当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20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