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9
来源:2exam.com 2010-12-14 【字体:小 大】
2011年考研政治应试精华试题及解析009

 

21.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要正确理解经济基础的科学含义:其一,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它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称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则称经济基础。其二,经济基础不等于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而是特指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其三,经济基础不是指各种生产关系的混合,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各环节的有机统一。可见,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但它不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81页;《大纲解析》第59页。
   22.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统一
  C.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      
  D.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标志着社会具体存在形式的范畴,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每一个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之上,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基础之上又形成特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则是社会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政治思想条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统一构成了作为有机系统的社会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91页;《大纲解析》第66页。
  23.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同经济基础相对应,政治结构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4页;《大纲解析》第53页。
   24.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试题引用的是1990年10月27日,恩格斯在写给康·施米特的信中讲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一段话。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从理论上说,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应该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历史上和现实中有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有些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可能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18世纪末法国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是与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想条件、阶级斗争形势、民族传统、思想材料以及国际环境状况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6页;《大纲解析》第54页。
  25.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决定作用,强调人们的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们的意识和精神生活过程只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现实生活的被动的、消极的派生物;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生活应该反映、说明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现实生活,应该通过人们的行动去能动地作用于现实生活。
  社会意识的根本性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因此,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存在的状况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意识的发展,而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放映,主要是对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5页;《大纲解析》第54页。
  2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
  从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看,社会意识诸形式被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其中,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非意识形态部分包括自然科学、语言、思维科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5页;《大纲解析》第54页。
  27.社会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其中在人类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文明        
  B.精神文明            
  C.物质文明           
  D.生态文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地位。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是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是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政治文明的建设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三个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8页;《大纲解析》第56页。
  28. 2003年10月1日起实行的《婚姻登记条例》与旧《条例》相比,有许多新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婚姻登记由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的做法。结婚改由当事人作无配偶声明,无需再经单位点头。这标志着
  A.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2003年10月1日起实行的《婚姻登记条例》与旧《条例》相比,有许多新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取消婚姻登记由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的做法。结婚改由当事人作无配偶声明,无需再经单位点头,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8页;《大纲解析》第56页。
  29.“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
  A.突出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B.突出国家是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
  C.忽视了国家的对外职能                     
  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家的本质。
  国家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表面上看,国家似乎是整个社会的代表,但实际上它决不是也不可能是超乎各阶级之上调和各阶级利益的力量,而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其他阶级施行压迫的工具。国家是特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这是最能体现国家性质的最本质的特征。
  在人类历史上,剥削阶级由于其阶级偏见和历史的局限性,总是以各种方式歪曲国家的本质,散布超阶级的国家观。只有马克思主义把国家同阶级、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才正确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实质及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也必然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为彻底消灭阶级而建立的崭新类型的国家。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级和阶级差别的逐渐消灭,国家的镇压职能以及各种相应的政治职能就会逐渐失去作用,在将来的共产主义阶段,国家将为更高级的社会组织所代替。
  题中的观点显然没有意识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4页;《大纲解析》第53页。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考研报名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研究生招生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