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报名 - 正文

 
2011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12
来源:2exam.com 2010-12-15 【字体:小 大】
2011年考研政治应试精华试题及解析017

 

 11.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实现了价值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创造价值并转移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土地、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它们原有的价值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同时,工人也把一定量的劳动加入新产品,创造出新价值。新价值的创造和原有价值的转移过程,是同一劳动引起的两种不同结果。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所以,劳动创造价值并转移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和价值的保存或转移,都是劳动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
  A.工人用于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使用价值的时间
  C.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自身价值的时间
  D.工人用于创造新产品全部价值的时间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
  资本主义价值形成过程既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的过程,同时又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力价值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工人劳动超过这“一定点”的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就是使工人的整个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这样,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8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3.工资形式对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这种表现形式掩盖了现实关系,正好显示出它的反面。”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值
  D.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原因。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由于资本家是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支付工资的,因而从表面上看,似乎工人表现出来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造成了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劳动,抹煞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掩盖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5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上,关键是要注意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工资形式掩盖了现实剥削关系。
  对劳动力和劳动必须科学地加以区分。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而劳动则是劳动能力在生产中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此哦能够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可以看出,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可以进一步认清资本家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5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5.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本
  D.计件工资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两种。所谓计时工资,是指按工人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在考察计时工资时,必须把工资总额和工资的每小时单价加以区别,因此有必要确定每小时劳动力的价格,为此,马克思借用资产阶级经济学用语“劳动价格”,以表示每小时劳动力的价格。计时工资的变化规律受工资总额、劳动价格和工作日长度三个因素影响。因此,只要延长工作日长度,即使劳动价格不变甚至不断下降,工资总额仍然可以保持不变,甚至可以增加。计时工资是资本家加强剩余价值生产的有力手段。其具体方法有:第一,根据资本增殖需要,利用“小时工资制”交替使用过度劳动和完全失业的办法来加强剥削;第二,运用“付以额外报酬”的方法,变相延长工作日;第三,运用压低劳动价格的方法,刺激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第四,利用工人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压低劳动价格。
  所谓计件工资,是指按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以计时工资为基础,并由计时工资演化和换算而成,其公式是:计件工资单价=劳动力日工资/日产品数量。所以,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也是资本家加强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其特点是:第一,它通过产品本身来控制劳动质量,以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第二,它提供一个确定的计算劳动强度的尺度,并以此压榨工人;第三,劳动的质量和强度都由工资形式来控制,对劳动的监督大部分成为多余的事;第四,它是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日的手段;第五,它包含有一种降低平均工资水平的趋势;第六,它还是计时工资的主要支柱。总之,“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
  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是表示工资绝对商量的概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越高,反之亦然。若名义工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实际工资也增长。不一致的地方:在名义工资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实际工资下降;名义工资提高幅度不及物价上涨幅度,实际工资也下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5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6.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体现着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种剥削关系。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形式存在。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范畴的是:
  A.资本家为备不时之需而持有的现金
  B.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基金
  C.资本家用来支付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货币
  D.资本家生产出来的、用于销售的汽车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内涵。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从表面上看,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材料、制成品等,但是,这些物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在资本家手里被用来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资本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持有的现金没有进行生产活动,当然也不会带来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并不存在剥削,它的生产设备并没有用于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也就不是资本;资本家生产的汽车当然也不会自行增殖。而资本家用来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可以使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从而为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7页;《大纲解析》第87页。
  17.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价值增殖是资本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要成为资本,必须:
  A.通过市场交换
  B.同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
  C.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
  D.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生产中的有用物,具有相应的物质形态。这是资本的物质自然属性。资本的物质自然属性是直接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它与资本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直接相关,即同劳动过程的效率直接相关。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的组成部分“从劳动过程的角度看,是作为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区别的”。作为自然属性的资本表现为各种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生产要素;或者说,资本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然而,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所有者的目的。资本的所有者的目的是生产一个比他预付的资本价值更大的价值,即价值增量或剩余价值。正因为如此,资本虽然是以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形式出现,但是,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只有当它们在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即只有当它们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6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8.马克思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这说明:
  A.资本表现为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可以转化为资本
  B.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体现的是资本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C.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价值增殖是资本的基本特征
  D.资本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社会经济关系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仅具有物质自然属性,而且具有体现在物质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在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历史上和当代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把资本说成是同生产工具一起出现的、超越历史的范畴,否认资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从而将资本主义解释成为一种永恒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深刻地批判了这种谬论,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所以“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资本这一范畴并不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长河中,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及其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都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必然要为其所有者带来增加价值。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权和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作为资源配置中须臾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必然内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之中。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存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公有性质,劳动者的地位的变化改变了资本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题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6页;《大纲解析》第86页。
  19.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周转速度的不同
  [命题说明]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并进而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恩格斯对此作了高度评价,他说:“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学上最复杂的问题的钥匙。”资本是依靠剥削工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物本身并不天生是资本,从本质上说,资本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资本概括起来不外两个部分,即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形态存在的资本。马克思依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7页;《大纲解析》第87页。
  20.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中,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种资本的区别就在于:
  A.不变资本是固定资本,可变资本是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是生产资本,可变资本是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不转移价值,可变资本转移价值
  D.不变资本不发生价值增殖,可变资本发生价值增殖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考研报名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研究生招生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