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2017考研 - 历年真题答案 - 考研政治 - 正文

2013考研政治试题模拟答案:马原

来源:2exam.com 2013-1-4 13:31:08

客观题

5个小考点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的根本特点、能动性的四个体现

2、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3、自由与必然:自由不是必然,但必然是其基础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史观的三个原则、四个表现

5、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提高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主观题:

主观题一

【材料热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八大提出了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不仅算经济账,而且算生态账,要着眼长远。这些总体布局都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时代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出题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

【教材考点】:对立统一规律之发展观;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认识论之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解析】: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就是因为当前生态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愈发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过程,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不断更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存在和发展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是绝对正确的认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穷尽绝对真理,因此不能将已有的对总体布局的认识绝对化为永恒不变的教条,而应该坚持真理的具体性,实现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题二

【材料热点】

“我们都多么渴望被认可,就有多么害怕被谴责。”对员工、家人和朋友的批评不仅不能帮助他们解决现有问题,还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伤害彼此感情,批评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俄克拉荷马州的乔治·约翰斯顿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他的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工地上的工人都带安全帽。据他讲,只要碰到工人没有戴安全帽的情况,他都会严肃地要求对方戴上。工人们虽然勉强服从了,但只要看到他离开,便会马上摘下帽子。于是约翰斯顿决定换一种方式。当他再次看见工人没有戴安全帽时,就关切地询问是不是帽子不合适,戴在都上舒不舒服。她用愉悦的语气提醒工人,安全帽能够保护头部不受上海,工作时还是戴上为好,而那些工人最终也欣然地戴上了帽子。

2012年9月底,天津大学30名新生模拟1919年前北洋大学预科入学考试。考题共分英文、物理、数学三大部分,每部分一张考卷,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可以说是一份“小综合”考卷。“群鼠聚穴中議禦貓之策,一鼠進曰以鈴系貓之頸,貓行則鈴鳴……”拿到这样一份试卷,不仅考题是繁体字的文言文,还要求汉译英,即使考生是今年刚刚金榜题名进入天津大学的新生,也会直呼“被考倒”。究其原因,是因为古文汉译英繁体字不认识和英文物理题物理专业英文单词不认识。

【出题角度】从摘帽子到戴帽子体现的哲学原理;高材生为什么会被考倒,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材考点】同一性的作用;内容与形式

【解析】:

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有其作用,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严厉的批评与斥责会导致工人不戴安全帽,愉悦的交谈使工人欣然戴上安全帽,这就要求要用适宜的方式使工人戴安全帽得以成功执行,从严厉的批评到愉悦的交谈的转化,体现的就是矛盾一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使自己获得发展。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天津大学的高材生之所以会被一份1919年的预科入学测试卷难道就是因为试卷考查内容的表现形式在当前不适合内容的表达,因此要善于运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主观题三

【材料热点】

今日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发表讲话。

习近平表示,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救。审视现在,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表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中国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为之共同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团结各族人民。

【出题角度】怎样认识“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

【教材考点】唯物论之实践观;辩证法之发展观;主观能动性;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可能性与现实性;认识论之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解析】:

“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救。”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要不断发展,勇于创新,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不发展死路一条;

“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能够在实践中获得预期效果;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使实践失败。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利用对事物的合规律性认识指导实践;

“展望未来,全党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蓝图”表明意识具有预设理想世界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必须敢于实践、奋勇拼搏(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脚踏实地,争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把蓝图变为现实是将可能性实现为现实性;还要走很长的路体现了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有高于认识的品格——直接现实性;认识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检验自身的真理性,要勇于促成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并要达到这一飞跃的四个要求

客观题5个小考点: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此处还可以结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2、联系的特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实践的三个特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4、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主观题:

主观题一:

【材料热点】材料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中共十八大,首次出现“美丽中国”的新提法,结合马原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考点:1、实践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主观能动性与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3、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 分,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 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2)正确认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 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3)地理环境的作用原理: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反之,人类会受到惩罚。总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正因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从而使得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得人和自然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主观题二:

【材料热点】材料1: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材料3: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材料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问题:运用马原相关原理阐述对当今改革的认识。

考点:1、质量互变原理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3、一切从实际出发

4、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1、材料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质变量变规律认为,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我们社会的发展正体现了量变不断向质变发展的过程。

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部全面进步。

(由于这段材料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有一定的体现,可以从此角度作答。)

主观题三:

【材料热点】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运用矛盾相关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是具体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结果,集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