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后背平直
颈部与后背是否平直
体态(胖、瘦等)
气
质
与
相
貌 3分 气质高雅
五官端正
面目清秀
有灵气 好(3分)
较好(2分)
一般(1分)
身
高 2分 男 女
1.70-1.78m 1.58-1.65m 2分
1.70以下 1.58以下 1分
总计 10分
2、专项技术:一级(40分)
考试方法:A、B、C、D四组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做两遍,取最好成绩,考评人员以目测根据考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音乐伴奏下跳7个基本步伐,根据考生的表现与对技术的理解,以及跟音乐的合拍来评分。
(1)A、B、C、D四个组别难度(20分)
考试方法:达到难度的最低要求,难度动作技术正确,每个组别各选一个难度。
评分方法:每个难度3分,考评人员根据考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
(2)基本步伐(20分)
考试方法:在音乐的伴随下(由考评人员准备,音乐速度每10秒钟24-26拍),考生完成7个基本步伐。
3、基本步伐:二级(40分)
(1)考试方法:在音乐的伴随下(由考评人员准备,音乐速度每10秒钟24-26拍),考生完成7个基本步伐。
(2)评分方法:考评人员根据考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动作技术正确,精神饱满,与音乐融合得较好。
4、成套动作(50分)
(1)考试方法
考生每人完成一套自编竞技健美操动作,场地为7M×7M;。根据考生的编排、难度及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采取三人(必须是健美操专业老师)评分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分为最后得分。
说明:
音乐自选,时间为1′-1′40″;动作难度不限;考生需穿紧身服或比赛服;结伴表演时只给受试者打分。
(2)评分方法与标准
成套动作评分标准
内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评 分 方 法
艺术 20 1、动作设计(5分)
A、音乐的适宜性
B、强度
C、创造性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1-5分
3.1-4分
2.1-3分
0-2分
2、竞技健美操内容(5分)
A、基本步伐和特殊内容
B、过渡和连接
C、空间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1-5分
3.1-4分
2.1-3分
0-2分
3、表演(5分)
A、表现力
B、合拍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1-5分
3.1-4分
2.1-3分
0-2分
完成 20 身体姿态 (5分)
准确性 (5分)
力量、爆发力、肌肉耐力 (5分) 从10分起评,以扣分的方式评分,根据错误程度减分:
不明显错误,每次减0.1分;
一般错误,每次减0.2分;
明显错误,每次减0.3分;
严重错误,每次减0.4分;
触地一次,减0.5分。
难度 10 自编成套动作中,必须包括4类难度动作,难度水平自选,难度动作不得重复。 根据难度数量和水平给予评分:
难度分值0.1-0.4的,为每个1分;
难度分值0.5-0.8的,为每个2分;
难度分值0.9-1.0的,为每个3分。
合计 50
说明:
1、考生须自备伴奏音乐,并将音乐录在CD盘或磁带A面开始处;
2、每位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因自身原因中断或失误,不得重做。
八、武术套路
(一)基本技术部分
1、腿法部分(10分):每种腿法各2分
正踢腿、侧踢腿、里合击响、外摆击响、单拍脚
2、跳跃部分(10分):每种跳跃各2分
侧空翻
旋子转体360°
腾空摆莲540°+马步或接雀地龙
旋风脚540°+马步或竖叉
旋子转体360°+旋风脚720°+马步或竖叉
(二)套路演练(满分80分)
1、拳术部分(满分40分)
A、自选类:长拳、太极拳、南拳
B、太极类:四十二式、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
C、传统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2、器械部分(满分40分)
A、自选类:刀术、枪术、剑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
B、太极器械:四十二式、三十二式、其它太极器械
C、传统类: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三)测试方法
1、每种直摆性腿法都在行进间进行,每种腿法各四次,左右各两次;击拍性腿法也在行进间进行,每种腿法各两次。
2、跳跃动作各做两次。
3、拳术部分任选一项,器械部分任选一项。演练套路中必须出现起势、收势,未出现起势、收势测试者扣10分。
4、演练完成时间,自选类时间1分钟,太极类2分钟,传统类50秒。
(1)太极类套路不足规定时间在5秒以内者(含5秒),扣0.1分;在5秒以上至10秒以内者(含10秒),扣0.2分,以此类推。
(2)自选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套路不足规定时间在2秒以内者(含2秒),扣0.1分;在2秒以上至4秒以内者(含4秒),扣0.2分,以此类推。
5、考生应穿武术比赛服装。未穿武术比赛服装测试者取消考试资格。
6、评分参照最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有关规定。自选类必须选做规则中C级难度动作一个、B级难度动作一个;每缺少一个扣20分。
(四)评分标准
1、基本技术部分评分标准(20分)
动作名称 标准 分值
腿法动作(10分) 很好
一般
较差 2.0分—1.5分
1.4分—1.0分
0.9分—0.0分
跳跃动作(10分) 很好
一般
较差 2.0分—1.5分
1.4分—1.0分
0.9分—0.0分
2、拳术、器械部分评分标准
分为3档9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40分~31分;一般为30分~21分;较差为20分~11分。
——凡劲力充足,节奏分明,编排合理,风格突出,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者为“很好”;
——凡劲力较充足,节奏较分明,编排较合理,风格较突出,动作与音乐较和谐一致者为“一般”;
——凡劲力不充足,节奏不分明,编排不合理,风格不突出,动作与音乐不和谐一致者为“较差”。
武术套路评分标准
很好 ①级 40-38
②级 37.9-35
③级 34.9-31
一般 ④级 30-28
⑤级 27.9-25
⑥级 24.5- 21
较差 ⑦级 20-18
⑧级 17.9-15
⑨级 14.9-11
九、跆 拳 道
(一)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1、双飞(15分)
(1)测试方法:考生两人一组上场,在垫子上进行测试。上体自然直立,先由一腿横踢目标至大沙包齐躯干高的点击打,回落收腿的同时另一腿空中交替击沙包。两脚不可同时着地,击打点仍在大沙包齐腰腹点,以击沙包目标为水平标准,两臂协调摆动。
(2)成绩评定:按在20秒内完成有效次数的多少为标准,排列顺序,多者列前。考评员分为测量、记数、记录、总监,综合所测数据依次予以评分。
2、脚靶技术(20分)
(1)测试方法:考生在垫子上进行测试。
(2)成绩评定:按跆拳道基本技术(七种腿法、一种拳法)由考评员临场选定三种基本技术,考生每个技术给两次测试机会。
评分标准:
优秀(15-20)分:动作正确规范、速度快、力量大、动作协调,击打准确、击打效果好。
良好(10-15)分:动作规范、速度较快、力量较大、动作较协调,击打准确、效果较好。
及格(5-10)分:动作基本正确、速度一般、力量一般、动作不够协调,击打较准确、效果不好。
不及格(5分以下):动作错误、速度慢、动作不协调,击打效果差。
3、护具技术(30分)
(1)测试方法:考生在垫子上进行测试。执靶人穿双护具,测试者穿单护具,测试进攻+反击技术:【1】跳前劈+横踢进攻+旋风踢进攻;【2】前横踢+横踢反击(脚面拉回步伐)+后踢反击;【3】(虚晃撤步伐)左横踢+拳进攻(左臂搁挡反击横踢腿)+横踢近距离迎击;【4】左或右腿单腿连续两次横踢进攻+右或左腿单腿连续两次横踢进攻+左或右腿单腿连续两次横踢反击+右或左腿单腿连续两次横踢反击(共8腿)。
(2)成绩评定:
优秀(25-30)分:动作正确规范、速度快、力量大、动作协调连贯,击打准确、击打效果好。
良好(18-25)分:动作规范、速度较快、力量较大、动作较协调,击打准确、效果较好。
及格(10-18)分:动作基本正确、速度一般、力量一般、动作不够协调,击打基本准确、效果不好。
不及格(10分以下):动作错误、速度慢、动作不协调,击打效果差。
4、实战能力(35分)
(1)测试方法:实战能力在10m×10m的垫子上进行。由考评员根据体重相同或相近的两人配对,2分钟一局。在实战中充分体现出主动进攻、防守反击、迎击+进攻+反击技术的运用,根据考生临场技术表现情况,得失分差距情况、被处罚情况及胜负结果予以评分。
实战中,要有一位国家一级以上裁判资格考评人员在场上执裁,保证比赛按规则正常进行,同时也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如双方运动员实力悬殊裁判可以终止比赛。实战中允许运动员弃权,但必须办好相关手续。
(2)成绩评定:考生两人一组上场。
优秀(25-35)分:注重礼仪,技术熟练,速度快,攻防意识清晰,技术、战术运用能力强,得点准确清晰,把握比赛节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意志坚强,敢打敢拼。
良好(18-25)分:注重礼仪,技术较熟练,有攻防意识,技术、战术运用能力较强,得点准确清晰,应变能力较强,意志品质较好。
及格(10-18)分:技术一般,攻防意识不清晰,技术、战术运用能力一般,得点不清晰,意志一般,进攻不积极。
不及格(10分以下):技术有错误,攻防意识差,技术、战术运用能力差,得点不准确,得点少,进攻不积极,明显消极。
(二)器材
必备两个小脚靶、大脚靶及系列护具、秒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