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联考
舞蹈主项测试大纲
一、目的和要求
舞蹈主项专业测试,主要了解考生学习舞蹈的基本素质和身体条件,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形体条件,基本功扎实、基本技巧娴熟、方法规范,并具有较好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乐感好、表现力强。
二、测试范围
舞蹈测试的范围包括: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或现代舞。
三、测试内容及要求
1.基本功测试部分
(1)软开度
对于初学舞蹈者而言,胸、腰和胯的 “软度”“开度”多处于自然状态,既使有的考生具备先天的软开度能力,但做动作时也很难有力量予以保持。所以软开度是舞蹈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身体素质。
① 搬前、旁、后;踢前、旁、后腿。
测试目的:考查考生前腿部韧带开合和柔韧程度;考查考生旁腿部韧带开合和柔韧程度;考查考生后胯的开合程度。
测试要求:搬腿:搬腿时收腹,动力腿直膝,绷脚(或勾脚);髋部要固定,主力腿直膝,尽量使动力腿的脚背碰头。踢腿:要矫健,髋关节放松,位置要正确。
② 弯腰
测试目的:考查考生腰部的柔韧性。
测试要求:后伸颈部,顶腰椎。
③ 竖叉、横叉
测试目的:考查考生腿部肌肉的软开度情况。
测试要求:竖叉:上身保持直立的情况下靠脚背的控制拉升腿部韧带,下竖叉髋要正,腰要直(脚背朝外)180度为标准。横叉:手可以撑地,但下叉是保持脚背向上,立腰、立膝、绷脚;有一定的控制力,160度为低标准。
(2)技巧
① 跳跃
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它不仅要求考生有高跳的 “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在考查考生的跳跃技巧过程中,同时检验考生腰、腿基本功以及协调性。
测试要求:考生要具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
② 翻身
翻身动作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地运用。
测试要求:考生应注意身体的协调性、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
③ 旋转
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中表现千姿百态,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而且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
测试要求:考生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和高度的协调性,旋转时的舞姿要鲜明,在旋转时保持住固定的舞姿。
(3)高位技巧
高位技巧是考生向评委展示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底,以及自己良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协调性和灵活性的方法,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求各位考生确保自己完成动作的质量。
2、作品测试部分
(1)测试目的:作品测试部分是舞蹈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测试是检验考生舞蹈基本功、舞蹈表演及音乐感等舞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作品测试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考生的艺术素质,如肢体的表现力及表演个性,对作品的理解力及全面把握作品的能力。
(2)推荐测试剧目:
中国古典舞:《自古英雄出少年》、《金蛇狂舞》、《海浪》、《庭院深深》、《木兰归》、《女钟馗》、《秦俑魂》。
中国民族民间舞:《走向香巴拉》(藏)、《荞麦花开》(黎)、《猎·趔·镜》(佤)、《一片绿叶》(汉)、《蒙古人》(蒙)、《小仆少》(傣)。
现代舞:《最疼爱我的人去了》、《也许是要飞翔》、《光》、《红油伞》、《那场雪》、《风吟》、《觅》。
以上剧目是在历届舞蹈测试中考生得分较高,表演性及技巧展示性较强的作品,它能够从多方面展示考生的表演能力与舞蹈基本功水平,是多方面表现考生素质的剧目。考生在作品测试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学演难度过大的剧目,表演节奏要准确,乐感要强,富有感染力,尽量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3)作品测试的形式
作品测试一般采用独舞或双人舞的形式(可选用作品中的一个片段),表演作品时间长度为2—3分钟。考生应该按作品要求着装,并自备测试作品的音乐伴奏带进入考场。
(4)作品测试的要求
① 表演的完整性:要求对作品理解正确,表演完整,动作优美,音乐感强,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② 表演的规范性:要求动作规范,舞姿准确,风格特征明显,表演到位,舞台调度流畅。
③ 表演的技术性:要求有一定的技巧展示,如转、翻、跳等,腰腿的柔韧,肌肉的爆发力,动作的灵活、敏捷程度,舞姿造型和技巧的稳定性。
④ 表演的个性及创造力:要求表演富于激情,能发挥出艺术想象力进行再创造,从而较好地融入音乐和作品的意境中。
3、模仿测试能力部分
(1)测试目的
测试设模仿能力专项,目的是为了测试考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短时间掌握舞蹈风格的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
(2)测试要求
考生根据测试现场所给予的舞蹈动作及动作的风格韵律模仿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