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1、 心理学取向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意义
2、 教学设计的涵义与内容
3、 马杰的教学设计思想
4、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5、 教学目标分类的三个领域
6、 布卢姆认知目标的6个层次
7、 情感教学的积累效应
8、 学生起始状态分析的基本内容
9、 教学内容的分析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0、 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11、 教学媒体及类型
12、 讲授法
13、 先行组织者教学法
14、 发现学习教学法
15、 掌握学习教学法
16、 程序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17、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征及模式
18、 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教学法
19、 情感对教学的影响作用
20、 布卢姆对情感准备状态的分类
第二节、认知教学
1、 认知教学的本质
2、 皮亚杰认知发展教学的基本观点
3、 信息加工心理学关于认知教学理论特征
4、 维果斯基认知教学“最近发展区”理论
5、 行为主义教学观的基本观点
6、 认知教学观的特征
7、 建构注意教学观的基本观点
8、 情境认知教学理论的特点与观点
9、 心理学家加涅关于问题解决的观点
10、 问题解决的特征
11、 杜威关于问题解决过程论
12、 华莱士关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论
13、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4、 问题解决的“专家”的特征
15、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6、 创造性思维及其表现形式
17、 恩田彰关于具有创造力教师的特征的观点
第三节、教师心理
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
2、 教师基本能力的主要表现
3、 教师特殊能力的主要表现
4、 阿西顿关于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基本观点
5、 教师树立威信的途径
6、 教师维护和发展威信的措施
7、 布登关于教师前5年的阶段发展论
8、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9、 舒尔曼关于教师知识结构论的主要观点
10、 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途径
11、 微格教学
第四节、教学中的品德问题
1、 中国传统品德学习的思想
2、 皮亚杰品德学习的阶段论
3、 柯尔柏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4、 品德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5、 品德态度形成的阶段论
6、 不良品德行为转化的阶段论
7、 不良品德行为矫正的策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