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苏格拉的
D、赫尔巴特
2、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
3、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
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
D、课程的内容特点
4、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理论课程
D、实践课程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
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
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6、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7、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
A、2200学时
B、2000学时
C、1800学时
D、2600学时
8、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
A、12学时
B、10学时
C、8学时
D、6学时
9、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 ),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A、5--9门
B、6—8门
C、5—7门
D、4—6门
10、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 )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11、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
B、接受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2、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
13、学与思的关系是( )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
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
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14、被动信息是( )
A、首先由学生先作用于环境而后引发出来的信息
B、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C、无法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D、可以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
A、斯金纳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6、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卢姆
17、坚持“从做中学”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
A、杜威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布卢姆
18、提出程序教学的是:
A、杜威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布卢姆
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
A、程序性教学
B、启发式教学
C、发现式学习
D、掌握式学习
20、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
A、先行组织者模式
B、掌握学习
C、程序教学
D、教育过程模式
21、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
22、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
A、罗杰斯
B、赞科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