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
2.ABDE【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BCDE.【解析】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从而确立其“评价原理”。1949年,泰勒又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起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其基本问题包括学校应当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
实现。
4.ACE【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要依据教育目的。
5.BCE【解析】卢梭、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的代表人物。
三、填空题
1.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十六大
4.时代性
5.全体学生
6.生活美
7.创新精神和能力
8.人格特征
9.道德
10.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四、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3.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韵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4.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