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上出现专门从事知识传播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封建社会。( )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两全”目标,“两全"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
5.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
6.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直接落实在与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整合之上。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教学模式、活动本身的目标和信息技术特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在教学模式和活动之中。( )
7.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形象直观。( )
8.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文学名著《教育诗》总结了“工学团”的教育经验。( )
9.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10.实践表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师生关系的状况,而师生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影响。(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4分)
2.我国教育法体系有哪几个基本层次?(4分)
3.简述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5分)
4.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6分)
5.简述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其意义。(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2.论述学校管理过程中的运行原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