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解析]社会上出现专事知识传播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奴隶社会
2.√[解析]略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模像直观。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但并不取决于师生关系。
四、简答题

4.[参考答案]
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
(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
(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
(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4)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5.[参考答案]
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课程设计的意义:第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五、论述题
2.[参考答案]
(1)导向原理:学校管理目标与学校管理效能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目标正确,效率越高,所获得的成效越大目标错误,效率再高,也只能是负效益。
(2)循环原理:学校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循环式向前推进的状态,学校管理过程各个基本环节一环扣一环,循环运转,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管理周期。
(3)动力原理:学校管理在向目标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动力和助动作用,而激发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则是启动学校管理系统运行的关键。
(4)反馈原理:学校管理过程是通过主动调节实际工作状态和目标值的偏差,以使管理活动始终保持既定的管理方向,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控制过程。 (5)功效原理:管理活动就是放大所管理系统的功效,一方面要提高构成管理对象系统的各种要素的功效;一方面要提高整个管理投入与管理_T-资之间并非必然的等量关系,即管理事功是不守恒的。
同类链接:
[组图]河北2010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题及答案
推荐链接: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