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州市初中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一)命题依据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参照《201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精神,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实施命题,体现课改理念,促进课程改革。
2.考试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发挥考试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结合福州市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
3.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
4.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5.试题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具体范围为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福州历史的相关内容。
(二)内容和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要求说明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对初中学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依次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和运用,后一层次的要求包含前面层次的要求。具体要求说明如下:
识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正确写出历史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历史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理解:(1)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2)能够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3)在识记的基础上,了解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4)初步具备用文字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5)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运用:(1)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及作用影响等,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2)会客观认识和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3)能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解决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考试的知识内容及能力层次要求(“A”代表识记层次、“B”代表理解层次、“C”代表运用层次)
中国古代史
|
单元主题 |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
中华文明的起源 |
1.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2.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传说。 |
A |
|
国家的产生和
社会变革 |
1.知道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
3.了解西周分封制。 |
A |
|
4.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B |
|
统一国家的建立 |
1.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
A |
|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
B |
|
3.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4.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5.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
C |
|
政权分立与
民族融合 |
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
A |
|
3.简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
B |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3.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
A |
|
4.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
B |
|
5.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
C |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5.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
A |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1.知道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了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史实。
3.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4.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 |
A |
|
5.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
B |
|
6.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
C |
|
科学技术 |
1.知道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3.记住“四大发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
A |
|
4.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B |
|
思想文化 |
1.知道孔子。
2.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
4.知道《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5.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
A |
中国近代史
|
单元主题 |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
列强的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 |
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
2.了解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地点。
3.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知道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5.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
6.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7.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
A |
|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9.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 |
B |
|
10.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
C |
|
近代化的起步 |
1.知道洋务派的口号、代表人物。
2.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4.知道武昌起义。
5.知道陈独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6.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
A |
|
7.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
B |
|
8.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9.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C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1.知道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2.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3.了解南昌起义。
4.知道井冈山会师。
5.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
A |
|
6.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7.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
B |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2.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5.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6.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
A |
|
7.了解西安事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
B |
|
8.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C |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1.知道重庆谈判。
2.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A |
|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
B |
|
经济和社会生活 |
1.了解张謇兴办的实业。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
A |
|
科学技术与
思想文化 |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
3.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以及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
A |
中国现代史
|
单元主题 |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1.知道西藏和平解放。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土地改革运动。 |
A |
|
3.知道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B |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知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了解“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
A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
A |
|
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
B |
|
民族团结与
祖国统一 |
1.知道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知道“一国两制”的构想。
3.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4.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
A |
|
国防建设与
外交成就 |
1.知道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4.知道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5.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
6.知道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 |
A |
|
科技、教育与
文化 |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2.了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
3.知道九年义务教育。
4.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 |
A |
|
社会生活 |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 |
A |
|
2.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
B |
乡土历史
|
考试内容 |
能力
层次 |
|
1.知道昙石山文化的基本情况。 |
A |
|
2.了解王审知、林则徐、严复、林觉民、侯德榜、冰心、陈景润的主要事迹。 |
|
3.知道福州船政局和福州船政学堂。 |
|
4.知道福州传统工艺三宝。 |
|
5.知道黄乃裳与“新福州”的开发。 |
|
6.知道福州城市精神。 |
世界古代史
|
单元主题 |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
上古人类文明 |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4.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
A |
|
中古亚欧文明 |
1.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2.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
A |
|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
1.了解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2.知道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3.知道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
A |
|
4.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
C |
|
科学技与思想文化 |
1.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2.了解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
A |
世界近代史
|
单元主题 |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1.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
A |
|
2.了解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的史实,认识它们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3.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史实,理解其历史影响。 |
B |
|
4.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
C |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
3.了解蒸汽机的作用。 |
A |
|
4.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
B |
|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
1.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
2.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残酷性。
3.了解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
A |
|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
1.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的主要活动。
2.知道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
3.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
A |
|
4.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B |
|
5.通过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
C |
|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2.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3.知道《国际歌》。 |
A |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了解电力使用的史实。
2.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知道爱迪生的发明。
4.知道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
A |
|
5.认识科技发明创造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
B |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 |
A |
|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
B |
|
科学与思想文化 |
1.知道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2.知道伏尔泰、卢梭的基本主张。
3.知道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达·芬奇和贝多芬的主要作品。 |
A |
世界现代史
|
单元主题 |
考试内容 |
能力层次 |
|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知道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4.知道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5.认识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
A |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
1.知道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了解《产业复兴法》,并知道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
A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了解慕尼黑会议。
2.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
3.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
A |
|
4.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 |
B |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1.知道欧洲联盟。
2.简述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
A |
|
3.知道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认识其主要特点。 |
B |
|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
3.了解苏联解体。 |
A |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
1.了解印度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知道中东战争,了解二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
A |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
1.知道科索沃战争。
2.简述杜鲁门主义的史实。
3.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4.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A |
|
5.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
B |
|
科学技术和文化 |
1.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
A |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难度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考生答题时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2.试卷难度:试卷的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比例约为8:1:1,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
(二)试卷分值与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三)试卷结构与分值比例
1.试卷形式: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考生答题时必须在规定答题卡上作答。
2.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占65%左右(含乡土历史约10%),世界历史约占35%左右。
3.题型与分值比例:
(1)选择题:约占40分,20小题。
(2)改错题:约占10分,5小题。
(3)辨析题:约占5分,1小题。
(4)材料解析题:约占25分,2小题。
(5)综合题:约占20分,2小题。
2012年福州市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201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地理)》为依据。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原则。立足双基,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
2.导向性原则。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师生转变教学方式。
3.学科性原则。突出整体、分析综合、空间等地理思维方式,强调地理科学方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发挥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
4.时代性原则。加强试题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时代气息。
5.科学性原则。坚持试卷的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试卷科学、严谨、准确无误。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地理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福州地理)四个部分。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说出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二)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气候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区别并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